父女俩怔住了,什么情况?
安忆情想了想,主动请缨,“我来吧,你们在外面守着,我有事就大叫,你们冲进来救我。”
世人对小孩子都没有什么戒心,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
其实,他们错了,孩子懂的可多了。
叶阑墨怎么可能放心,她太小了,空有智商却无相应的武力,一个大人轻松就能致她于险境。
“我陪你进去。”
安忆情有自保的能力,冷库是她保命的底牌,但,单独前往,才能更好的发挥呀。
“先不急,你就假扮我哥哥,过十分钟再过来找我。”
十分钟能出什么事?又不是龙潭虎穴,有什么好担心的。
安学民想阻止,但安忆情态度坚决,谁都没有办法。
他只能摸摸女儿的脑袋,轻声叮嘱,“小心点。”
他们躲在暗处,暗中盯着。
安忆情大大方方的上前,抬手敲门。“咚咚。”
里面很快传来一个声音,“谁啊?”
门开了,是一个中年妇女,面容发黄,有些憔悴,头发半白,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好像没有休息好。
她眼神防备,但在看到小小的一团,愣住了,怎么是个小女孩?
安忆情仰起雪白的小脸,露出最甜美最可爱的笑脸,声音软软的,“奶奶,我好渴,能给口水喝吗?”
中年妇女微微蹙眉,四处张望,没看到陌生人,心中奇怪极了。
“你是哪家的孩子?怎么跑这里来了?”
他们这边挺偏僻,方圆几里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认识的熟人,鲜少有外人过来。
安忆情嘟了嘟小嘴,一脸的不高兴,委屈的抱怨,“是臭哥哥带我出来玩,却把我扔在这里,哼哼,回头爸爸一定会揍他的。”
说话之间,她仗着矮小,巧妙的挤开女人,像条鱼般钻了进去。
她一进入院子,就撒开脚丫疯跑,目光一阵扫视。
这是一个农家小院,四间房,有一个院子,院子里种着一棵参天大树,树下放着一张椅子,一个戴着眼镜的老者坐着,安静的捧着一本书,看的正专注。
她才看了两眼,后面就追来了,“你别乱跑,快回来,给我出去,听到没有?”
安忆情眼珠滴溜溜的转,脑子转的更快,她忽然奔向老者,走的近了,看的更清楚了。
老者满头白发,眼角全是皱纹,一身的书卷气,手拿着没有封面的书,书页泛黄,有很长的历史了。
她灵活的小身体窜过去,眼光一扫,轻咦出声。“爷爷,你在看资治通鉴?”
老者猛的看到水灵灵的小姑娘,一点都不怕生的盯着他看,眼睛如黑葡萄,干干净净,带着一丝孩童的天真。
他心底泛起一丝异样,冲她招了招手,温和的问道,“你知道资治通鉴?”
安忆情笑眯眯的点头,小模样很是娇憨,“是北宋司马光写的史书,历时十九年才完成的,书名是由宋神宗起的,他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才钦赐此名。”
老者惊奇万分,他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她居然懂这些。
她还是个孩子啊。
安忆情生病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各种书籍,其中她最感兴趣的是史书。
每当被病痛折磨,苦不堪言,心浮气燥时,她就看史书,那能让她很快平静下来。
看的书越多,知道的越多,她的性格就越坚毅。
她虽然生病,但衣食无忧,专人照顾,待遇堪比公主,却比公主幸福多了。
从古到今,命运坎坷的人太多了,一辈子颠沛流离不得善终的人更多,她再苦,也比不上这些人苦。
更何况,外面的人为了生活耗尽全身力气,依旧过的不如意,她这个吃灵芝人参燕窝长大的人有什么好不满的?
老者对她刮目相看,一个几岁的孩子知识储备量已经超过了成年人,最起码比他家的孩子强多了。
“那你知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吗?”
“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警示后人……”安忆情沉默了几秒,声音低了几度,“加强统治。”
老者的眼睛眯了起来,不仅聪明,还机警通透,什么家庭才会养出这样的孩子?
“你读过这书?”
安忆情指了指自己明亮的大眼睛,像小麻雀般叽叽喳喳,“看过一遍,看的眼睛疼,太累。”
既聪慧,又不失孩子气。
老者对她更感兴趣了,按理说,她这种年纪的孩子刚认字吧,看资治通鉴太费劲了,有点不可思议。
“有什么感想?”
安忆情特别无奈,现在能看这种书?不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