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爷,当时你一定特风光!”
“是啊!那时候把你五奶奶迷得神魂颠倒,托人找我说媒来了!呵呵!”他每每想起这件美事就一脸的骄傲。
哈哈……
众人都笑了起来。
“到后来,生产队解散了,就开成了门市部,专门收了这些成品往其他地方卖。材料也是一次性收购来的,农历八月十五之后就开始收购,收来的就先堆起来,西边的荒山岭都能堆满了。”
“收割了稻草铺盖在上面,每天给浇水,等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枝条发芽了,全村人就开始夹白,也就是去掉柳条外皮,必须在一周左右完成,老板的用工量能达到数百人,场面很壮观。”
“夹白”后的柳条按粗细分选,放下阳光下晒干,用时再用水浸泡使其变软,以方便编织。
“之后晒干、浸泡,随后便是加工了!当天泡的要当天编织完,要不柳条会被浸泡地发黑。”
“我那个时候是技术队的大队长,那家工厂的老板是外地人,他觉得技术很简单,就派他的亲戚来学柳编,但学不了两天就逃跑啦!”老人说到这一段,呵呵大笑。
“为什么?是不是技术太难了?”梅兰子比较好奇。
“不是!是环境太差了!他们受不了!”
“不是在厂房里吗?工厂条件很差?”刘真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