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旌功二(2 / 2)

弘昼不答,吴德雅道:王爷如果这么做,那那些亲近王爷的人会怎么想?他们不会寒心吗?皇后娘娘要保四阿哥,但她就不为王爷想想吗?弘昼心知那拉氏是为了他和她俩。厄尔经额不仅和他亲近,还是皇后一党,只是外面并不知道弘昼和皇后其实关系密切,而且皇后居于深宫,依附她的人更加神秘,不易发觉。很多人脚踩着两条船,以为左右逢源,厄尔经额也不例外。若厄尔经额嘴巴漏风,走私案攀扯倒是小事,查无实据,弘昼不过会被皇帝申饬,若依附弘昼和暗中依附皇后的诸多官员被曝光,那才是通天大祸灭顶之灾。

于是他宽慰吴德雅道:她那么一说,我不一定照办,你放心吧,我会仔细考虑。吴德雅点点头,道:王爷,臣妾还是那句话,我们什么没有,您一定不要糊涂。弘昼微笑道:你说的对,德雅,我知道你对我好,我不会不考虑你们和孩子。吴德雅略感放心,道:王爷,额娘只要您平安,我不能对不起额娘的嘱托。弘昼眼里隐有泪光,喃喃地道:额娘……

景仁宫武贵人托娅的几位亲哥哥和庶出哥哥本是荫生出身,老爷子保住了官职,妹妹又封了贵人,阖家沐恩体德,极其看重和感谢她这个最小的嫡女,她觉得自己做皇妃十分值得。皇后重掌六宫事,她自是生气,早会上毕恭毕敬,但心里各种盘算。

走私案一出,她便幸灾乐祸,四阿哥又被卷入了大案,不管他是不是真有落人口实之事,以皇帝的性子,他在皇帝心里绝讨不了好去。皇帝每次来她这里时,她已不再说自己的家事来暗中针对四阿哥,只借着一些故事和皇帝说笑时,闲闲提及“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这类影射之语,她看皇帝经常脸色不善,心里窃喜。

听说依博尔怀了双子,知道太后期盼重孙子,她也常在容妃面前说定是男孩儿的话,又暗劝慎嫔不要和皇后过从甚密,要看清这宫里的形势,皇上究竟向着谁。因魏湄进了贵妃,只剩三妃,五月时其木格便进为颖妃。封妃时,皇帝赏了她翡翠灵芝玉如意一个,英国造铜镀金少年牵羊钟一只和孔雀石嵌珠宝蓬莱仙境盆景,十分的荣华富丽。她因十四阿哥薨逝陪伴亲近了庆妃,而她自然还是听托娅的。慎嫔为人厚道,又无意争宠,倒是从来不在皇后面前说托娅说的这些话。而那拉氏已吩咐袁春望给托娅下了药,心知她绝不会得子,难以进位,并不放在心上。

多罗一家和和亲王彻底疏远,不仅是因为蓉蓉不随吴德雅外出交际,且因弘昼见多罗虽是皇帝近侍,却并不知道皇帝的心思,只是照管皇帝的安全,他本人亦无钻营依附之心,皇帝整肃白莲教太监及于敏中拟入军机这两件大事,他之前均丝毫不知。和皇后商议,都觉得不能和他过从甚密,免得消息没套问上,皇帝反而从他入手揭开他二人笼络控制着好些朝臣的秘密,所以弘昼对多罗只是表面上还和以前一样,却不再私下召他见面。

皇帝和多罗君臣二人也还是老样子,多罗不问什么,皇帝也不说什么,只是主子和奴才的事务性往还。顾沁的事是皇帝的绝对私密,多罗明白璎珞要皇帝信任他的苦心,而且皇帝上玉京园需要带人,玉京园里虽然安全,但皇帝出宫回宫必须有人护驾,确实没有比他更好的既胜任此事又可靠的人选。

和皇帝更亲近后,多罗发现李玉和容妃的关系十分亲近,但他还是和容妃不远不近,他和李玉不同,他和宫妃宫女必须避嫌,他也发现容妃除了和太监,和各种男人保持着距离,侍卫就不用说了,甚至包括五阿哥,也不像皇后一样召见他,给他赏赐,几乎连话都不和他说,其实他和她不可避免地常常照面,他明白她是因为皇帝,不想带累其他人,更加明白了璎珞当日在长春|药房说容妃的话。

璎珞夫妇西行回来后,蓉蓉便放下了对多罗的担忧,顾沁的事她自是知道,因多罗有时要留宿玉京园护驾,她也十分感激又佩服纳兰姐姐,只和多罗感慨后宫都蒙在鼓里。

今年的亲蚕礼上,她作为一品命妇出席,终于见到各位后妃,皇后那等贤淑,容妃那等美丽,虽然没见到令贵妃,但知她又要生子,不明白有着三宫六院的皇帝怎会收一个小戏,多罗没说什么。她出身大家,乃娴雅的淑女,这等皇帝的私密,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璎珞不提,她自不问。当日璎珞戴着黄绦翡翠朝珠,她也以为那是皇后所赐,而且她知道纳兰姐姐和皇帝绝不会有什么,她觉得皇帝主要是因为傅恒,再加上欣赏他这位能干的弟妇。

※※※※※※※※※※※※※※※※※※※※

【堂官】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并非正式命名,但这里面大有文章。雍正登基后,就恢复了清初的【管理部务大臣】职位,以控制外朝。他经常将心腹内廷高层人员置于某些外朝机构——主要是六部的最高行政职位,即【管理部务大臣】。一个部,比如户部或者理藩院,于是【在实际上】被划分成两个层次。低级的行政部门即【清吏司】,位于外朝处于底部,它们之上是该部的堂官。堂官包括管理部务大臣一人;尚书,满汉各一人;侍郎,两满人,两汉人。尽管六部属于外朝,但皇帝通常很熟悉各部堂官,这些人常在内廷办公。

到了乾隆朝,皇帝很多时候不再指派管理部务大臣,而是通过直接任命军机大臣担任部尚书来简化最上面的两层。比如汪由敦曾任吏部尚书,刘统勋曾任刑部尚书等,这在小说中都已经提及,傅恒原来也是户部尚书。各部侍郎一般也是任命皇帝的亲信/内信,比如索绰罗氏的父亲观保,叔父德保。而清吏司里面的等级是郎中,员外郎,主事及更低级的官员。李元亮在历史上于乾隆二十四年升任户部汉尚书。

所以小说中设置的胡存柱升任侍郎,便成了堂官,有资格入内廷办事,比如应召入军机处或南书房等协理事务,便可亲近皇帝。这才是真正质的飞跃。皇帝所认识的官员基本就是堂官们。所以阿里衮和胡嘉佳都十分明白这个提升的意义。阿里衮被叫监理户部,就是把他置于管理户部事务大臣的位置,在户部尚书之上,而他就是军机大臣。基于堂官的概念,对将军机称为中堂应该就好理解了。

【广州十三行】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其贸易对象包括外洋、本港和海南三部分内容,经营出海贸易的称为海南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批准外商在粤海关(广州)、闽海关(厦门福州)、浙海关(宁波)、江海关(松江)四个口岸经商,当时,国内外运到广东海口的商货很多,行商却很少。1686年洋商获准在广州市珠江口的一个街区居住和经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封锁全国对外口岸,仅保留广州珠江粤海关一带作为对外通商港口(锁国),及不得在中国其他地方经商。广州的洋行集中在离珠江约三百尺的十三行区。在广州立洋行的包括花旗国(美国)、红毛国(英国)、双鹰国(奥地利帝国)、单鹰国(普鲁士)、黄旗国(丹麦)、法兰西、瑞典、葡萄牙等国商人。十三洋行区除洋商、十三行外,还有官办的商行。

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十三行商人乃皇商,清朝的皇子们多与十三行有往来。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经济实力显赫,成为有清一代与两淮盐商、山西的晋商三强并立的行商集团,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十三行商是拥有垄断中外贸易特权的商业组织,也是清政府与外商之间的媒介,兼有外交职责。清朝统治者授予行商以外贸特权,但也从他们身上取得更多的财富,每年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和粤海关监督进献各种珠宝珍玩,如钟表、花瓶、珐琅器皿、雕牙器皿、日晷等,“俱令洋行采办物件,赔垫价值”,最后都是由十三行付现,“积习相沿,商人遂形苦累”。也有不少用在军费之上,例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廷为镇压台湾的林爽文起义,令行商捐输三十万两。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