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各国的君主,无不在背地里骂赵王愚蠢,同时也暗暗提醒自己,千万别在招惹秦国那帮瘟神啦,做一个开心的缩头乌龟其实也挺好,至少活得久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处漩涡中心的秦赵两国,也不免有些踌躇和迟疑。
秦国方面,昭襄王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之后,就一直为要不要继续进兵邯郸而发愁。按理说呢,这来都来了,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不如趁他病要他命,省得今后再想收拾赵国时,还得重新折腾一番。
不过,武安君白起决定把赵国降卒全部处死的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也干扰了秦王的决策。虽然白起事先征得了秦王的首肯,但同时也给这位老谋深算的君主带来了韬略全局的麻烦。
坑杀降卒,导致山东六国群情激奋,这个变量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一旦秦国挥师东进,而六国突然联手,那么劳师远征的秦军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同一时间,秦国宰相范睢由于担心白起的功劳太大,进而会威胁到自己在朝中地位的考虑,所以也劝谏秦王,不要继续进兵邯郸,以免引来山东诸国合纵抗秦。
权衡再三之后,老秦王终于做出决定,暂时不把邯郸作为主攻目标,而是命令主力大军在上党长平一线驻扎休整,王龁司马梗则各自率领麾下部队,分别进攻皮牢和晋阳,一方面收割赵国的战略要地,一方面观察其他诸侯国的反应。
而赵国方面,那位不靠谱的赵孝成王赵丹忽然病倒,整个朝政一下子都落在了平原君的肩上。天灾人祸、风雨飘摇,数十万秦国精锐大军集结在太行山区,随时可以挥剑东出,直逼兵力空虚、无险可守的国都邯郸。危若累卵的局势,险些没把平原君给急死。
他这个时候也很后悔。后悔当初不应贪图上党这块肥肉,力劝赵王接收,以至于彻底激怒了秦国人;后悔之前没有支持侄女赵琦,在更换老将廉颇这件事上犯了糊涂,让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了全军统帅,最终丧师辱国;他更后悔在老丞相蔺相如病故之后,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急吼吼的跑去顶了这个倒霉的职位,弄得自己现在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稍有差池就会变成赵氏王族的千古罪人。
平原君心中暗骂,自己一辈子倒霉就倒霉在了这个“贪”字上,简直愚不可及!
不过骂归骂,事情总归还是得办的。
平原君赵胜开足马力,一边督促国尉府继续扩大征召入伍的年龄段,一边向滏口陉要塞输送已经得到初步训练的新军,同时还催促赵晶赵亮,分别率领各自的兵马,尽速前往晋阳和皮牢,构筑抵御秦军的防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