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9章(1 / 2)

在传统的元青花烧造中,主要使用松柴烧制,釉色光泽温润均匀。这种工艺费用较高。仿造者除极少数是用柴窑外,多用方便、简单的现代气窑代替,故其仿品较之元代真品显得火气过大,层次感不一,视觉上过亮。此外,因底部的粗糙,元代青花很少在底部留有款识……”

沈瑜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知道的工艺和仿品特点。

张鞠依旧保持了一贯的严谨作风,认真的做了记录。她听完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你说的这些,我虽然没有实践经验,但是,也听明白了。这些资料是谁研究的?”

沈瑜说道:“这是很多人的经验总结。不止我一个人知道。”

张鞠又问道:“如果是这样,其他鉴定师应该也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争执?”

沈瑜笑着说道:“你问到关键了。”

第1076章 借力打力,端倪

沈瑜说话太多,觉得有些口渴。

张鞠拿出了两瓶矿泉水,递给沈瑜一瓶。

“谢谢。”沈瑜拧开盖子,喝了一大口水,然后,慢慢的分几次咽下去。”

张鞠盯着沈瑜,等着听下文。

沈瑜觉得舒服了一些,才说道:“刚才,我说的都是鉴定的元青花瓷器的常识。刚才我在观察那两件瓷器的时候,发现这两件瓷器上的破绽极少,没有常见的破绽。

制作这两件仿品的人,水平很高。如果不是带着挑刺的心态去观察,很容易被迷惑。

这说明,制作仿品的人,绝不是普通的那种造假,极有可能是团体制作,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实验。我想这才是引起几位评估人员意见不同的原因。”

张鞠说道:“还是缺少有力证据。”

沈瑜说道:“如果你想要一个更明确的理由,还记得在我办公室里我说的话吗?”

张鞠说:“概率的问题?”

对~沈瑜说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仿制元青花的技艺逐渐趋向成熟。仿古者在长时间对图录及文献、实物的研习中,大都也具有一定的古瓷鉴定能力,藏家所能从书籍上掌握的传统鉴定要点,他们也同样知道,并在仿制中予以关注。只是掌握的程度良莠不齐,特别是受现代制瓷工艺的局限性,从而留有破绽。

目前的元青花市场价格相当高,仿品亦多。当然,除国内馆藏的典型元青花外,博物馆从民间征集的也有一些,但是这类民间收藏的传世品数量极为有限。所以,对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所出现的藏品要格外注意,需要掌握其流传情况。

今天看的这两件瓷器,来源有些过于笼统,一次见到了两件,概率更低。

对于这样的古玩,应该一票否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