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猎杀开始了。
虎鲸们发现总有幼崽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再出现时只剩下变得和疯子虎鲸一模一样的躯壳。而海面上经常漂浮着被拆解的海鸟,身上都被吃空了,只剩下翅膀连着心脏。
维多利亚说到这里时放慢了挤压空气的速度,发出来的声音就显得低沉而诡异,让安澜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简直是虎鲸版本的“儿童睡前故事”——
“要做个好孩子,如果你不听话,裂头大虎鲸就会在半夜游过来把你抓走吃掉,丢下脑袋。”
坎蒂丝也被吓得不轻。
安澜靠着姐姐,发现她身上的肌肉都绷紧了,眼睛狐疑地前后转动,好像在搜索大虎鲸的踪迹,尾巴都快冻结在水里了。
看孩子们都被唬住了,维多利亚这才慢悠悠地停止鸣叫,把话题重新扯回了红眼睛身上。
由于自然因素也好,由于人类因素也罢,红眼睛肯定是经历过和幼崽相关的悲剧,精神失常,所以对其他鲸群的幼崽产生了强烈的攻击欲。
红眼睛的家人也因此成了袭击者。
它们盯上了缺少保护的安澜,又在之后的战斗中屡屡向坎蒂丝发起进攻,猛烈撞击它的侧腹,显然是察觉到有幼崽在这里孕育。
悲剧总是让人心生同情。
但牵扯到无辜者的疯狂最终都会付出代价。
安澜在这场夜谈之后重新审视了虎鲸的世界,也明白了“高度发达的智力”意味着潜在的感情空洞和精神创伤。
最让她感到不可思议的还是维多利亚的表达。
外婆和老一辈的其他虎鲸明白“精神”是什么,“精神失常”代表着什么,甚至还有一个词专门用来描述精神失常者。
这让安澜对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了。
如果不同生态型的虎鲸和同生态型中不同社群的虎鲸只是语言不同、习性不同,但在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上没什么不同的话,那么能否沟通交流完全取决于它们的意愿。
人类还能想出办法和大猩猩打手语呢,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动物还能跨种族发警报呢。
正常小虎鲸完全掌握一门语言需要10年以上,但她用三四年就完全掌握了。不就是学个外语吗,又不是没学过。
全家人都以为袭击过后老幺会宅在家里,它们没想到宅是宅了,只宅了四天,伤口一好转,她就雄赳赳气昂昂地朝居留鲸聚集地游。
安澜先是和几个熟悉的鲸群单方面打招呼——它们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好像完全没听到一样——然后才往石滩游。
人不可以不洗澡,鲸也不可以不擦身。
蹲一天没有,蹲两天没有,但她这回下定决心,咬咬牙继续蹲,蹲到四个居留鲸家族都知道有etp在这片海域晃悠,提高了逛澡堂子的速度。
第七天的时候,好运降临了。
一头熟悉的小雌鲸晃悠晃悠地摆着尾巴游进了石滩,这回它不是独自来的,它的母亲,一头吻部有褐色半点的大虎鲸,寸步不离地陪在它身边。
这也是常态了。
安澜这几天就没见到一头小鲸不是由长辈陪着的,袭击者肯定把许多家长都吓得不轻,恨不得把幼鲸24小时夹在自己的胸鳍下面。
小雌鲸在看到安澜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黑豆样的眼睛还直勾勾地盯着她,口中发出呜呜的鸣叫声。它的妈妈回应似的叫了两声,然后自顾自地离开了。
这么说妈妈是护送它来的。
安澜顿时有点高兴。
会不会是有长辈告诉它“那条一直在找你的小虎鲸被坏人咬尾巴了”呢?还是说有长辈告诉它“澡堂里总有外人在围观”呢?它看起来可一点都不惊讶她在这里呀。
越想越对。
安澜忍不住叫起小鲸的名字来。
结果她才刚叫了一声,小雌鲸就从背上喷出好大一股气,连续又喷了好几下,噫噫呜呜地扭头游走了。
第二天它又来了,仍然是很快离开。
到了第三天,它好像完全受不了了,从深水区呼啦一下冲刺到石滩里,叫着一串长长的鸣音和叩击音,并且重复多次。
每当安澜试图说出那个词的时候,小雌鲸都会用自己的鸣叫声打断她,一次比一次大声,到后来,这串新的叫声深深刻进了她的记忆里。
安澜陡然意识到这可能才是小雌鲸真正的名字。
那先前的词汇……又是什么意思呢?
她心里觉得大大不妙。
不过无论如何,自我介绍环节真正完成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两头小鲸开始频繁在石滩见面。
起先只是牛头不对马嘴地闲聊,你嘤嘤两声,我呜呜两声,谁也听不懂谁说的话。慢慢地,安澜结合肢体表达,摸索出了几个词汇的含义。
对任何一个同虎鲸生活了快六年的人来说,什么样的反应代表着它在高兴,什么样的反应是攻击前兆,都是非常明确的。
于是安澜学会了“高兴”和“你很烦”这两个表达。
当她和小雌鲸面对面浮着,不停地叫着“高兴”的时候,石滩澡堂一下子就变得了吵闹的幼儿园,惹得来擦身的大虎鲸再次提高洗澡速度,恨不得光速进来,光速离开。
这场小交际并不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