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澜拉着两个妹妹的手跟大家解释,“咱们家缺人,丰收又正好无处可去,他去咱们家,对咱们和他都是好事。”
她没说的是,她发现郑丰收根骨不错,很适合练武,再加上这孩子傻乎乎的没什么花花肠子,所以无论从天赋还是从心性的角度来说,这孩子都是个非常适合培养成左膀右臂的好苗子。
当然,具体要把他培养到什么程度,现在的叶安澜也还没有作出决定。
毕竟人心是个既复杂又格外善变的东西,她虽然已经虚度光阴数十载,却也不敢说自己已经在过往的人生当中,磨炼出了一副善于识人的火眼金睛。
所以谨慎起见,她不会一开始就决定好到底要给予某个人多少信任,她更喜欢在和对方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去了解、去取舍、去决定。
***
在县城待了近两天,确定了郑丰收身体并无大碍、李氏等人也只需按部就班喝药调养,叶安澜他们这才带着买来的一车粮食、半车杂七杂八,以及剩下的一百多两银子,包袱款款回了村子。
村里人这两天几乎人人都在盼着叶家人赶快回来,之前的流民打劫,害得村里好多人家损失惨重,现在叶家人发了横财,村里人自然而然就把借钱的主意打到了一向好说话的叶金奎头上。
他们天天盼、夜夜盼,生怕叶家人大手大脚,在县城待久了,就会把讹来的二百两银子全都花光。
是的,在他们看来,这二百两银子就是叶家从刘家讹来的。他们一边眼红、说酸话,一边却又理直气壮的想要去分一杯羹。
这不,正如叶安澜所料,他们一家才回来不到一刻钟,他们家的大门口就被一堆村民给堵严实了。
帮他们看家的二柱、虎子走不了,想去还车的叶金奎出不去,三个大男人被一群老老少少堵在院子里,耳边全是村民争先恐后的说话声。
这个说要跟叶家借三两、五两,那个说要问叶家借八两、十两,更有几人直接狮子大开口,吵着要问叶家借三十两、借五十两。
叶安澜也不说话,就那么抱着手臂站在院子里,冷冷看着拦住她爹的那群村民。
她爹此时正高声说着他和李氏在路上商量好的不能借钱的理由,“......我家三丫头的烫伤能治了,我们的银子要留着给她看大夫。大夫说了,她的伤要用一种很贵的药,我家没有余钱外借了。”
叶金奎来来回回把这话说了好几遍,但围住他的那些村民却谁也不肯就此离去。
他们或是假装没有听见叶金奎的话,只一味诉说自己一家的不容易,或是干脆就说叶薇的伤“那么多年都没人能治,现在冷不丁说可以治好了,那大夫别是骗你的吧”。
叶金奎被他们缠的一个头两个大,口水都说干了,也没人打算稍微体谅一下他。
看够了热闹的叶安澜,在众人情绪渐渐激愤,有人甚至对着叶金奎推搡起来的那个瞬间,精准无比的扔出了手里的一枚石子儿。
石子儿贴着叶金奎的手臂飞过去,正中趁乱对着叶金奎下黑手的那个村民。那人捧着手臂痛叫一声,“谁?谁打老子?”
“你是谁老子?”叶安澜拎起脚边的木棍,一步一步走到叶金奎身边,“我叶家欠你们钱了?你们是来讨债来了?瞧把你们给理直气壮的。我爹说没钱借给你们,你们听不懂人话?还敢对着我爹动手,怎么,借钱不成打算直接明抢了?谁给你们的熊心豹子胆,让你们觉得自己能抢我叶家的钱?”
第22章 区别对待
村民仗着人多势众,颇有些不把凶名在外的叶安澜放在眼里的意思。
那个被叶安澜打了手腕的村民恶狠狠朝她走近一步,“这里没你个黄毛丫头说话的份儿!你给老子......”
话未说完,他整个人就已经毫无征兆的倒飞了出去。
叶安澜放下脚,“别离我那么近,臭气熏天的家伙要学会自觉远离人群。”
众人:......
没等众人作出反应,叶安澜又道:“我家今天不待客,各位最好不要踏进我家的门,不然别怪我把你们当成擅闯民宅的歹人处理。”
“呦,你们家这是比刘家还了不起了?居然连门都不给人进,你们这是打算和村里所有人都断绝来往了?那你们家以后有事儿可别求我们。”
“就是!还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刘家人都没他们叶家这么狂,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这个底气!”
“会两下子就以为自己能上天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身份!小姑娘家家的狂成这个样子......”
“不就是有两个臭钱嘛,人刘家比他们有钱多了,也没见狂成他们这样。”
“那你们倒是去找刘家‘借’钱啊!”叶安澜拉长了音调,把一个“借”字说的意味深长。
她似笑非笑看着七嘴八舌声讨叶家的这群村民,“让我猜猜看。”
“我们不在村子的这两天多,你们肯定也没闲着对不对?现在你们跑来我家闹腾,是害怕刘家的举人老爷,没敢去他家闹腾,还是你们虽然去了,但最终却没能真的借出来钱?”
“再不然就是,你们觉得‘借’刘家的钱,如果赖账不还会很麻烦,而我们家嘛,则被你们当成了好捏的软柿子。”
“你们觉得以我爹的性格,你们只要随便哭穷几句,肯定就能从他身上啃下一块肉来。毕竟这种事你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对付他,你们很有经验。”
“但是很遗憾,我们家现在当家做主的是我叶安澜,不是一向对你们照顾有加,却被你们恩将仇报的我的老实爹。”
“而且你们也不用裹挟着全村人一起威胁我们。”叶安澜下巴微抬,示意众人去看匆匆赶来的里正爷孙,“你们还代表不了整个村子的所有村民。”
众人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看到面带怒容的老里正,之前还咄咄逼人的一众村民顿时心生退意。
“这群瘪犊子,正事儿不干,天天就想这些歪门邪道!”骂走了那群村民,老里正扶着自家孙子的胳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已经给他备好了点心、热茶、谢礼的叶安澜笑眯眯走上前,“辛苦您了,里正爷爷。”
老里正摆了一下手,“都是我的分内事。”
话是这么说,但真正能像老里正这样,把自己分内事全都做好的基层官员又有几个?
莫说是在现下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就是在吏治清明的太平年间,尸位素餐的官员还不是一样多如牛毛。
看在对方尽职尽责帮自己解决了好几次麻烦的情分上,叶安澜大方的给老里正多包了不少谢礼。
“这些都是我们在县城买回来的,送给您老尝个新鲜。”把两匹花色素淡的柔软细棉布、两匣子适合老年人吃的软绵糕点、一只烧鸡、一包卤肉、一坛好酒、一斤红糖放到属于里正家的那辆木板车上,叶安澜转头看向老里正的大孙子,“车就麻烦宝生哥你自己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