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觉得下乡挺好的,作为一名光荣的劳动人民, 建设农村, 广袤天地大有作为。”
这台词怎么这么中二呢?苏妍内心默默吐槽, 她想出去吧, 但路就那么一条, 别人肯定知道她已经听得差不多了。
果然厕所是八卦产生地和信息中心, 现代人诚不欺我。
那边中年女人也激动:“你不要这样和妈妈犟好不好, 咱们女人终归是要找个男人依靠的, 你现在又能找到男人又不用下乡,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这么好,那您怎么不自己去呢?”
“你……你……”
眼看着就要目睹暴力现场,苏妍赶紧插出来,“不好意思,借过一下。”
两母女明显也没想到里面还有人,不过也没当一回事,女人又带着点愠怒继续道:“你以为下乡是好玩的吗?你看苏家那闺女,下了趟乡就准备嫁那了,好好的城里姑娘做了农村妇女,指不定是被糟蹋了!”
苏妍:第一次听到自己的瓜,没想到居然还是这种谣言发生现场。
当即转身叉腰过来:“我就是你口中那苏家丫头,我嫁乡下是因为对方人帅人品好对我还好,也没有你口中的糟蹋污蔑,我现在过得挺好。”
又对另一边的年轻姑娘说:“下乡也不能一概而论,有好的村也有坏的,你要是想去,可以去我现在那个村,我罩着你,保证你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话说完,她就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一对母女。
苏妍回头想起来觉得有些草率了,毕竟自己万一影响了人家怎么办?但一想,如果她没阻止,那女人这么一传她,到时候再往院子里一传,指不定她连“孩子”都生出来了。
因此她心里平衡了,别人惹她在先的。
这事她也没放心里去,谁知道晚上,那年轻女孩却找上她了。
要不说念不得,她之前还觉得孟依依外表不是那种柔弱纤细型,这就给她来了个真梨花带雨的。
看那天两人对话,这姑娘内在性格其实还挺强硬,只是长了一张比较具有欺骗性的脸。
来的目的也简单,就是要苏妍能把她带到她在那个村下乡。
苏妍:……揽事上身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太倔强了i?”
苏妍可没这么觉得,但姑娘也不在意她的答案,自顾自说了起来:“那男的和另外一个男的在巷子里抱着互啃,我亲眼看见过,我妈她非不信,觉得我是为了不嫁人骗她。她就是这样,明明自己在医院干得好好的,护士工资也足够我们娘俩生活,可她就是要一个接一个地找男人。”
她摸了一把泪,继续道:“我亲爹在外面乱来,那时我七岁,抓着她目睹了现场她也不肯反抗,还是外面那女人说怀了儿子那畜牲先抛弃我们娘俩,她就是抱着我哭。”
接过苏妍递的纸:“第二个一喝醉酒就喜欢打人,我见她当时被打得浑身是伤,劝她离开,她一个劲跟我说,离开了他我们娘俩怎么活?后来有次我们一起被打得很惨,我就跟她说,再不离开这个人渣我就去杀了他,自己去坐牢。后来终于脱离了苦海 ”
“就在我以为终于可以娘俩好好过日子时,她又带回来现在这后爹,这人除了伪君子些倒还没发现不好,可我那个继兄是个禽兽,我继父发现他对我图谋不轨也装作不知,我真的不想在这家待下去了 。”
苏妍简直叹为观止,没想到姑娘成长道路这么崎岖。
“你下去了,那你母亲呢?”
“她自己现在不过得挺好的嘛,也不需要我了,正想着怎么尽快把我送出门。”
苏妍跟她也不熟,早上是一时气急说出那些话,但现在也算扯平了,不好过多掺和别人家事。
但如果姑娘说的是真,她也是能帮一把就帮,于是她道:“我还是建议你好好跟你妈妈谈谈,关于你继兄的事情,也可以告诉她。如果最后还是决定下乡,而且能去我那个村的话,可以来找我。”
她也知道,现在下乡分配有专门的负责机构,不是可以自己随意选择的,但人真的到她的地界,自然能罩就罩着,起码保障人家安全不是。
不过她没想到穿越几十年前,还让她遇见了骗婚,还真的无奇不有。
送走了人,苏妍难免感叹,看来有时候女人独立这件事,和有没有工作并不直接相关。
有的就如那菟丝子,非要攀附着别人才能活。
思想不独立,经济独立也没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宣传还该进一步深入才是。
感叹完她也就放在一边,本也不是伤春悲秋的性子。
虽说他爸兄弟姐妹没了,堂表兄弟什么的却不少,初二开始苏妍就被带着走,见识了所谓的七大姑八大姨。
而这些人也不负其名,一直有意无意询问她和周东阳的八卦。
到初五初六,人们渐渐开始上班,年味也慢慢消散起来。
但实际上的过完大年得十五去了。
初六这天,苏妍一家人去了一趟市里,本来苏爸是不愿意去的,苏妍知道他觉得浪费车费,但哪有她和她哥出门,留她爹一个人在家的道理。
苏妍听人说市里供销社有个柜台专卖各种新鲜货色,这柜台东西偏贵,供应不稳定,能买上什么全看运气,但也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这些东西都不用票。
不过这样的东西也不多,因此一家人一下车就奔供销社而去。
她们去的时候运气不错,不仅有葡萄、榴莲这种难得一见的水果,苏妍还买到雪花膏、珍珠霜和洗发膏,甚至还买了一双回力球鞋。
本来她见有男版,想着一人一双,结果她爸非说自己穿解放鞋就挺好的。
苏妍也没办法,等他哥拉着人走了,又悄悄返回来买上。
她太了解他爸甚至他哥们这一代以后成为的传统式父母,无私又忘我,从小把孩子养大成才还不够,将来孩子长大建房成家哪样都要帮扶一把才过得去。
有工作的好歹帮起来轻松些,而没有的,自己平时吃点东西几块钱省着,卖菜几毛几毛攒着,就为了给儿子女儿买房几万几十万里添砖加瓦。
殊不知他们辛苦攒那么几天,可能还比不上儿子女儿随手一杯的奶茶钱。
她以前就见过一对父母,六七十岁了还在家附近到处干活,而他们的儿子其实是个创业小有成就的老板,只不过在一线城市,还没有完成站稳脚跟。
父母就念叨着攒点钱让孩子在城里能有个家,而儿子生意应酬惯了,过年回家人人都叫一句老板,各种场合自然也不能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