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宋耻> 第278章 第二百五十五节 北国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8章 第二百五十五节 北国1(2 / 2)

大名府可不是空有北京之名,此时是一等一的繁华地区。因为黄河北流经过这里,往东可以通山东,往西可以通陕西,黄河和运河的十字路口就在这里,因此大名府是运河北上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类似于扬州,当然区位优势肯定比不上扬州,可过去比扬州繁华的多,因为经济中心在北方,往北还能跟辽阔的辽国做贸易,辽国稳定的时候,更北方的草原,都是大名府商品的市场,想不发达也难。

如今随着东藩控制北方,大名府再一次繁盛起来。虽然已经不大可能再将拥有运河,南通长江的扬州比下去,甚至不太可能比得上开海后,可以直通海外的齐州,但成为北方一个重镇,是没有任何难度的。沿着黄河,陕西的物资都能通过水路运输到这里,往北运往燕云和好,往东输送到山东也好,往南供给扬州也罢,都是巨大的市场,这个十字路口依然大有可为。

东藩府的人甚至想把治所搬到这里,被李慢侯拒绝了,他认为,未来在海上。河运终究有限制,更何况是北方的河运,一到冬天就冰封。

作为东平府的经济腹地,黄河两岸凋敝,这几年有所恢复,北人回迁了不少,可整个黄河以北,人口也不足两百万,加上山东,东藩治下的总人口也就五百万出头,整个北方人口凋敝的还比不上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倒退了两千年。

但经济的活跃程度和发展水平,是春秋战国无法比拟的。人均土地面积广大,为农场生产提供了空间。山东早就形成了大地产所有制,最有活力的那批土豪,更多的并不是传统的名门望族,而是一些中小地主发展来的。

他们拥有管理农业的经验,又没有庞大的宗族制约,也不受耕读传家的条条框框限制,种地就是为了卖粮。他们兼并土地,雇佣工人,大规模使用牛耕、马耕,采用最先进的收购工具,一个壮劳力可以终止一百多亩地,盈余巨大。因此出现了大批万亩以上的农场,大量粮食流入市场,而大量可以用于交易的商品粮,又是城市得以发展扩大的必要条件。

所以山东人口少,城市人口却不少,而且比农村人口恢复的更快。开海带来的贸易刺激,导致城市手工业快速发展。棉麻丝织手工业发展快速,出现了许多雇佣成百上千人的手工工场。不过山东的手工业品质上,还比不上江南和扬州,可是已经出现了追求产量的现象。

比如麻纺织工业,开始大规模采用水力机器,那种几十个锭子的水轮大纺车,一日夜可纺绩百斤。手摇纱车与脚踏纺车,一天最多也只可纺纱三二斤。只可惜这种纺车,只能用于纺麻,棉纺织的精度还达不到,更不用说丝织业了。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则大量使用脚踏纺车,并且开始出现铁木机,没有什么技术变革,不过是将转动构建换成了铁制品,增强了耐磨性,让一台机器可以生产更多产品,同时降低了转动摩擦力,可以操作更大的机器了。

除了让人操作更大的机器,还大量使用牲畜。牛马都被用作纺织工业,代替日益紧缺的劳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