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他前往镇江只是为了训练兵卒,直到蔡鞗、顾琴娘的信件送入江宁后,一帮内阁老头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江宁城也不待着了,全跑到了镇江,如同一场质询会,蔡鞗站在镇江官衙上,一个个回答几十个内阁老人的不解、担忧,整个官衙大门紧闭,除了蔡鞗和一干内阁阁老外,没有一个外人在场,也没人知道质询会上任何内容。
宋辽阁老们没有经历过质询会,大明岛一系阁老们却经历过数次,而且质询会流程还是蔡鞗亲自确定下来的“标准”。
依照大明岛的虚君治国规矩,蔡鞗只是个泥雕木塑,答辩会、质询会、弹劾……什么的都应该落在内阁首辅苏老大头上,可当大明岛在江南登陆后,在江南立国明后,一开始时,蔡鞗也如同在大明岛时一般,只管着军方,除了在政务上要求低赋养民以及为商贾松绑外,并不怎么插手政务,可一连两个月内阁都只顾着相互争吵,屁个正儿八经事情也未做。
恼怒之下,蔡鞗建起大将军府,自领大将军一职,强行进入“军政府”状态,一举将整个内阁架空。
进入军政府后所有权利皆归于大将军府,内阁成员也没了权利提出“紧急状态质询”权利。
按照蔡鞗制定的质询会标准,主要分为三方面,一者是国朝政策的制定;二者是律法的制定、解释;三者就是“紧急状态”质询。
国朝政策的制定,主要是内阁集体制定的国朝政策,质询者主要是朝廷、地方官吏,若是涉及机密,比如对待宋金战略实施,此类机密无需解释,解释的主要是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分为公开解释、个人私信解释。
律法制定、解释的质询,此类涉及司法公正,无论哪个人质询,都必须进行解释,只不过此类质询无需内阁参与,皆由都察院、大理寺或是地方司法系统官吏进行解释。
“紧急状态”质询主要涉及军方,是军方出现重大变故时,为了确保国家安全进行的质询会,军方也必须给内阁一个合理的解释。
乱世之时,能够结束战乱的也只有军队,之后才进入和平发展时期,也就是军政到宪政和帝政的一个过程。
在蔡鞗看来,千年后,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联邦、共和,实际上还是宪政,即以宪法为治理国家的原则。
军政只是一个特殊时期,是战乱时期必然的状态,最终还是要回归宪政和帝政理性时期。
正如蔡鞗与几个媳妇所说,军政是极为危险的,若能绝对掌控军队还好,一旦不能完全掌控军队,不仅会身死族灭,也会愈发加剧天下动乱,倒霉、遭罪的也只会是百姓,这是蔡鞗所不愿意的,所以,在军政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理性,这也是他明明没必要接受内阁质询,还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以及未来的发展,向数十个内阁老人解释了一遍“组建川蜀集团军和入川”的必要性。
府衙大门紧紧关闭了一日,没人知道蔡鞗究竟说了哪些话语,直至太阳即将落山时,数十老人才一脸疲惫离开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