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主也是诚心想卖,听了沈婉枝的话就说等她们的回复。
最后还热情的把两人送出门口。
沈婉枝回去就给三姐打了电话,那边听小妹都满意,自然也是非常满意的,问了价钱也在承受范围内就定下来了。
想着要和姐姐做邻居了沈婉枝别提有多开心了,而且父母来之后也去看了那个院子,也是非常满意,只是听到那个价格忍不住暗暗咂舌,这也太贵了。
祝春柔出来还忍不住小声和丈夫抱怨,“你说这北京的房子怎么这么值钱呢?要在咱们村里盖这么大一个大瓦房可花不了这么多。”
沈建国自从开办了社企,现在又承包成私人的,虽然名义上是两个外甥在管理,但是他也算是股东,按照女儿的说法还是原始股东。
眼界已经不是从前了,说,“咱们村里咋能跟北京比,这可是伟人住的地方。”
祝春头点点头,心想也是,这北京可是不一样的。
上一次她们从北京回去,村里好多人都围着问她们北京啥样,自己说了北京城有的东西她们还不信呢,要不是出去的时候女儿还给他们拍了照,她们还以为自己吹牛呢。
这么一想这钱好像也挺划算的。
沈婉枝在旁边听到爸妈的话,无声的勾了勾唇,现在的价格已经算非常优惠了,这要放到后世,一般人已经买不起这种院子了。
要不是她投资了那么多事业,其实单纯投资这种院子也是可以的。
不过对比这些她更喜欢投资人,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正当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父亲走上前了一步,“枝枝,前段时间你说要在北京开什么门市部专门售卖咱们厂里的东西,是什么样的门市部?怎么卖?像共销售那样吗?”
第二百一十四章
沈婉枝还以为父亲就在食品厂里占个股东位置, 只要有钱分就行了,没想到还这么关心食品厂的发展,这本来是和五表哥他们讨论的。
现在父亲问她自然也要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 直接就是一个简单的门市部, 现在大力发展经济,这些只要申报都能得到审批投建手续.
她自然也是要占据这个东风的,当规模大的时候就做成总经销, 按照这种模式辐射出去,未来要做什么都方便了。
沈建国听着女儿侃侃而谈都是没有听过的一些东西,更加看好他们那个企业了。
祝春柔听见丈夫走路都还在找女儿说工作上的事情想着女儿都那么累了忍不住说了沈建国两句。
沈婉枝听了又去挽着母亲的手说,“妈, 没事儿的,说说话也不累,那也算是咱们自家的事业嘛。”
祝春柔听女儿这么说,虽然有道理可忍不住心疼孩子。
不过又忍不住担心沈婉枝, “幺妹儿, 你说你把家里钱都这里拿点那里给点,云琛没意见吧?他也支持你做这些吗?”
她知道的除了三女儿那里, 还有钰景那里, 现在家里那个厂子小幺女都给了钱,虽然说的是挣钱了都要分给她,但是能不能挣钱或者未来哪一天有个啥变故这种情况还不知道该咋办。
祝春柔是看过那十年收拾那些投机倒把的人,生怕哪天再变了天,生出什么事端了。
“妈, 放心吧, 我们家不管做什么都是互相商量的, 您女婿他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的。”
祝春柔一听女婿也支持又更要放心些, 这些年陆云琛对幺妹儿什么样她也是知道的,只要孩子们好,做事有商有量的就行了。
沈婉枝的父母在北京呆了快一个月才回家,回去后不久就给沈婉枝打来了电话,原来是村里土地下户了。
从七八年开始就有大包干的带头人,这些年全国陆陆续续的开始实行大包干,按照人头分土地,每一年上交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可是让大家最开心的事情,人口多的能分到个十来亩的都有。
而且养殖也不受限了,只要有余粮想养多少就养多少。
这无疑在农村是个非常大的喜讯,而且周围还建起了不少养殖场。
虽然不是集体出工,可大家比在集体还勤奋了,因为干多少都是自己的,这大大了增加了人的积极性。
沈婉枝的五表哥祝华皓有嗅到了不一样的风口,给沈婉枝打电话来说明了情况,也说了自己的想法,想建个饲料厂。
“小表妹,你都不知道现在农村养殖有多火,但是粮食其实也没那么高,农村人变现的最快的方式还是靠养鸡养猪养羊这些,咱们弄个饲料厂,菲雪不是学这个的吗?到时候我把周围的养殖户都召集起来都用咱们的饲料,我们卖得比国营厂的便宜,效果好,我相信是可以的,小表妹你认为呢?”
对于表哥敏锐的触觉沈婉枝自然是开心,毕竟挣的越多她就分得越多。
去年在广城奠基的第一家外商企业正好就是做农业养殖的,因为赶上了国内飞速发展,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要是表哥能做起来,趁着那个大集团还没把事业版图扩展到西南的时候她们就先占据了,以后这个大蛋糕也不是不可以分一分。
而且自己的国家沈婉枝是了解的,农业养殖在未来至少她所在的后世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表哥这个想法她非常支持,当然基本的大方向依旧由沈婉枝来牵头定向。
祝华皓虽然是厂长,不过在表妹跟前像个认真学习的学生,认认真真听着表妹的话。
沈婉枝说完又叮嘱祝华皓说,“表哥,你每天再忙也要抽空听新闻。”现在的新闻更直白敢播一些,而且这个时代了解新政策最快的就是广播新闻了。
祝华皓忙说,“小表妹,我知道。”他之所以要想建饲料厂也就是听了全国土地大包干的新闻才有这个想法的。
说完筹建饲料厂的事情,又说回到现有的食品调料的加工上,今年在北京有个全国厨师大赛,获奖的是川城的厨师,川菜又再一次作为热门菜品登上了报纸的头版。
这个时候还没有电视广告,但是已经有报纸广告和广播广告了,不过就是那种小块地方一句话的介绍。
这样子的效果反馈并没有那么好,不过沈婉枝倒是想到了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在她们门市部打造了一块通俗易懂的广告牌。
然后又找到了获奖的川城厨师,请他同意她们借用他的招牌,说这些酱料都是他做菜少不了的。
而且今年厨师大赛获奖的一道菜正好就有二十四碟川城酱菜榨菜泡菜等摆盘的。
这些东西都是她们门市部有的,所以一旦推广出去销量绝对大到惊人。
不过现在厂子的规模还不能够铺天盖地的铺陈开来,不然除了北京几个大城市都开始开始铺设经销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