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太子妃的荣华路

关灯
护眼
第 一百二十五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兵败如山倒, 说容易时, 真的很容易。

鞑靼大军中了大周的埋伏, 又逢漆黑子夜, 视野不广, 只听见敌人震天的喊杀声, 前面一批接一批同袍倒下去, 后面难免人心涣散,士气低沉。

要说打仗这事儿,士气真的很重要, 士气高昂时能一个抵两,而士气低落时,却未必能两个抵上一个。

大战一夜, 等到天明时, 鞑靼七十多万大军,竟已倒下了超过三分之一, 甚至有不少的一部分, 是混乱中被践踏而死的。

没有办法, 人都慌了, 战马能不慌吗?

战马慌张一冲, 带倒步甲无数,这种黑漆漆的混乱环境, 倒下就站不起来了。

好在这种情况,天亮后好了很多, 但问题是, 鞑靼此时颓势已很明显,只能被气势如虹的大周大军压着打。

这些一再南侵的强盗式军队,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

鞑靼大军减员非常厉害,到了傍晚时分,只剩下十余万人,放眼望去,地上倒伏如山的尸体,基本都穿着鞑靼军服。

现在残余的,基本是精英部队了,但大家都很绝望。

“大人,我们得赶紧护着可汗,往燕山小道退去。”说话的是耶拉,他嘴里的“大人”,则是统帅胡和鲁。

鞑靼大军且战且退,经过艰难的一昼夜,终于回到原来的营地上,可惜防御工事早遭破坏,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阿木尔先前看好的小道上。

大周越到后面,兵力就越充裕,高煦早已下令,按照先前安排的那样,分批让兵士退下进食。

鞑靼兵却不能,手上的刀若慢一瞬,就得被大周歼灭。

这般,其实已算车轮战了。

对方体力充裕,人数众多,鞑靼即便苦熬到最后,恐怕也逃脱不了一个全军覆灭的下场。

耶拉粗粗喘息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等可以命丧于此,但大汗不能。”

“你说的对!!”

胡和鲁也是这么想的,“赶紧的,我们一起面禀大汗!”

两人一直护卫在可汗附近,距离也不远,一边挥刀开路,一边迅速往那边挪移。

耶拉表现可圈可点,方才还抓紧机会替可汗挡了一刀,大家并没有对他起疑心。

倒是那个被抓获的细作,再充当了烟雾.弹,前夜送出去的密信肯定不止一封,恐怕有顺利抵达大周皇太子手里的。

大周这位皇太子,开战以来的能耐有目共睹,他能成功推测,并设下埋伏,也不能说不合理。

可汗听了心腹大将们劝告,环视一圈底下已是强弩之末的兵马,仰天怒吼一声,最终下令,立即往燕山小径撤退。

胡和鲁耶拉二人,立即一左一右护在可汗身侧,贴身拱卫。

前夜王帐中议事的大将,不知现在还能剩下几个,因为大家都得统领自己麾下兵马,战场上,个人强不等于没有性命之忧。

胡和鲁是统帅,一直护在可汗身边,而耶拉则是在大战中,下意识地接近的。

他虽升了官,但时间太赶,麾下兵马没到位,原部众本来就排在可汗不太远,鞑靼一再收缩兵力,靠拢过来挺正常的。

耶拉紧紧护在可汗右侧,进了燕山,直奔小径,除了前头开路的先锋队,便到他们了。

进入小道的鞑靼军,明显松了口气,命是保住了。

耶拉余光窥了眼可汗,见对方虽面色阴沉,道神色好歹松了些,他心中冷冷一笑。

前夜的真密信里,他连同这条直通北河的山道一并写上去了,入口出口,道路状况,但凡他知悉的,都仔仔细细禀报上去。

你能想到率领残余部队撤逃,皇太子殿下能想不到吗?

耶拉虽无法接到消息,但他笃定,最后一处埋伏,必然在这小道中。

他猜对了。

高煦这两日,一直在布置这件事,在嵩山峻岭中设伏不易,先得勘测这条路径,等选好伏击地点后,还得调遣兵士埋伏到位。

等诸般事宜准备妥当后,已经差不多两日。

这个时候,高煦才下令,合围圈靠近燕山的位置,稍稍放开点口子,将鞑靼残余部队放进去。

他也没打算全部放进去,不然这路太窄小,前面的可汗就差不多能到北河了。

先头部队放进去,让鞑靼残兵都知道有逃生路径即可。这时候有了生的希望,兵心就散了,大周再猛攻一把没进去的残部,战斗基本可以结束。

至于最难拿下的鞑靼可汗,还有他麾下最精锐的亲兵,就交给燕山中的埋伏吧。

埋伏点不太远,小道蜿蜒了近二十里,就到地方了。

这是一个峡谷,原来是河床,现河水干涸得差不多,只剩下一侧的小许,鹅卵石道路还算好走,就是两侧的山岭笔直了些,顶上的林木茂盛了些。

峡谷约摸二里出头,前后出口都是两侧高坡夹小道的地形,最适应设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