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恪晌回到自己家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月上中天,寒风凛冽,东原郡王府里一片漆黑静寂,只有二房的院子正屋里留着一盏灯,房门关开间,烛火摇晃,惊动了他正挨在火炉边坐着打炖的妻子。
朱恪晌之妻惊醒过来,迎出正间:“二爷回来了?怎的这么晚?可用过膳了?”
朱恪晌把厚斗篷脱下来放到妻子手上,有些疲倦地道:“在外头的店里随便吃了些,眼下有些饿了。小厨房备下了什么点心么?不拘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
“我让人备了些鸭油酥饼,放在炭盆上烤一烤就能吃了。”朱恪晌之妻放好斗篷,匆匆进了里间给丈夫倒热姜茶,又把酥饼放在炭盆边的银架子上烤着。
看到朱恪晌脱靴坐上了罗汉床,把脚放在脚炉上暖着,随手拿起姜茶,一口气就喝了大半腕下去,朱恪晌之妻犹豫了一下,走到他对面坐下:“今晚可见着三殿下了?他有没有说什么?”
朱恪晌摇了摇头:“他还是未成婚开府的小皇子,仍旧住在宫里,怎么可能轻易在外头过夜?白天见面也就罢了,晚上是不可能的。今晚我只见到了萧少将军,还有其他人。”他顿了一顿,“萧少将军也没什么好法子,调令已经下来了,这是上命,指名道姓的,连手脚都没办法做。幸好我即使去了宣府,也不过是一年的功夫,一年后就能回来了,耽误不了多少事。况且,补上了守边的履历,今后要往上升也容易。宣府这地方,虽是边镇,却还算太平,如今也没什么战事,我去了也不会有凶险,你只管安心。”
朱恪晌之妻犹豫了一下:“可既然那里是太平地界,也就是说……二爷想要立军功,就没那么容易了?那一年后回来,这京西大营的权柄……岂不是要拱手让人?”
朱恪晌明白妻子指的是谁,淡淡一笑:“那位也未必就有立下军功的机会。榆林卫是比宣府多些战事,但那里驻守的武将也多。如今眼看着北方边境是太平起来了,战事只会越来越少,可武将想要出人头地,是必定得有军功说话的。僧多粥少,那边本来的武将都未必够分,更何况是新调过去的人?那位长年在京城周边厮混,虽说人品没什么大问题,但出身不错,人就有些傲气。边镇长年驻守的那些老将们,哪一个不是见惯世面的?谁不是凭本事立足?只怕看不上他这种人,更不可能让他有机会揽了功劳去!”
若连榆林卫都这么难捞军功,那朱恪晌在宣府难道就能好到哪里去吗?
朱恪晌对此倒是淡定许多:“没事儿,我打听过了,宣府的武将是不少,但那边的人离北平近,常年与燕王打交道,行事作派倒是不霸道。他们有了军功,很容易就能升上去,独掌一军,因此也不会排挤新人,反倒是时常会有别处的新将领过去历练。我去了,即使找不到立功的机会,也不会被人为难。这一年里,我只需要兢兢业业,做好本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燕王自然会给我一个好评语,回朝之后,皇上还是会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