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讪然,这事你不会单独说啊!
第二三一章一语消恩怨[本章字数:2252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813:51:16.0]
说不到半个时辰刘协开始不停地磕头,早晨的亢奋劲过去,全然没了状态,几波老臣通报完,董昭急了,他跟陈群商议一个晚上的画饼妙计,赶紧上前启奏。
“皇上,大战后即有大害。北方四州已有临近的西河郡等三郡向朝廷告急,称缺粮少衣请求朝廷划拨钱粮。
以此推论,北方四州将近有二百万石的钱粮缺口。
由于朝廷要支援祢衡,储备河东官员的口粮,存粮只有三十万石,不足以供应这么大的缺口。故臣和陈群商议,北方四州所缺应该由幽、并、冀、青四州的州牧想法解决,不足之处再由朝廷划拨。”
这招狠呐!
公孙瓒和袁绍在名义上还挂这四个州的州牧,现在他们已经是降臣,手里哪有什么钱粮,就算有也是被盘剥后剩下的,让他们出钱粮,那是拔净老虎身上最后一根毛啊1
公孙瓒很窝火,董昭此人小心眼、记仇,从袁绍处跑出来,恨袁绍才出此计策,但跟公孙瓒无关呐,他这是纯粹躺着也中枪。
袁绍无奈,他很知趣地低声下气万事不出头,还是惹了麻烦。示意公孙瓒赶紧出列禀明:“皇上,臣归顺朝廷时臣的身上并无分文,麯义将军收取郡县时并未动用钱粮,故而钱粮仍在郡县,至于臣的私宅田产,出兵时都充作了军粮,就算有剩余,也只能勉强让家人不至于饿死,还请皇上明鉴!”
公孙瓒更亏,老窝都抄了,钱粮都归了朝廷,他可真可谓身无分文。
半天没有反映,众臣看去,刘协睡着了,众臣偷偷暗笑,原来皇帝昨天不是没有运动,而是运动的太激烈了。
董昭左右看看,都没人敢惊动皇上,立刻小声请求赵温和赵岐,依照以前的规矩,皇帝不在,朝廷大事由三公说了算。
赵温摇头,朝着皇帝努努嘴,皇帝在呢!
正在众臣不知所谓时,刘协一低头,差点栽倒,众臣大吃一惊,刘协却突然支起身,朦胧道,“怎么不说了!”
袁绍赶紧跪倒说真是没有钱粮了!
刘协迷迷糊糊,董昭义正言辞地说了一通,刘协才明白,想了一下,盛赞董昭想的远,这个提法在史书上说过,非常重要,说的袁绍一颗心拔凉拔凉的,然而刘协接下来却让袁绍感恩戴德。
“董卿,西河、上党、太原三郡皆是因为黑山军大批出山才缺粮,而北方四州其他地方并未大面积缺粮,据我所知,袁侯对民众甚有爱护,民众皆有余粮,公孙侯藏有三千万石的粮食,虽然用去了一部分,但大部分都北方的莫问大军收取,除了供应幽州、冀州、并州部分城池,估计对河东也有支援,爱卿且再等上三五日,北方必有惊喜!”
刘协话音一落,袁绍和公孙瓒慌忙谢恩,这下不但免了他的罪责,还顺便提了他们的德行,由此可见刘协对他们的尊重,有皇帝这个支柱,谁想绊倒两位,都要先思量思量。
董昭虽然没有报复袁绍,但得到了皇帝的大力褒奖,有些小得意,不过苦思的妙计被皇帝一语推翻,看着陈群,还是不胜惆怅。
朝中的大臣各自都有心思,他们突然发现,刘协长大了,几句话消弭了一场恩怨,非但消除了恩怨,还让双方感激不已,这是精通御下之术啊!
刘协展示了手腕,给了朝廷希望之后,实在挺不住了,赶紧拿出安敦的奏表。
“各位爱卿,莫问和麯义的二十万大军日耗粮草不计其数,董卿也称朝廷粮草不继,如果同意安敦在关中用兵,所需粮草军备物资耗费一旦拖垮朝廷,则朝廷刚刚出现的大好局面,将不复存在……谁能告诉孤,一旦败了,什么时候才能重震大汉社稷!”
刘协的话先是低缓,而后低沉,最后一句话却是沉重无比,尾音袅袅,从朝堂刺入众臣的心里,一时间没人说话。
皇帝说的不错,朝廷刚刚有起色,北伐是刘协定的,不但用了朝廷的兵马,连北方河套王的兵马都倾囊而出,在如此境地中,朝廷竟命令在关中用兵,一旦陷入战争泥潭,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吃下去都没味道,说不定还是酸的。
原本对李傕恨到骨头里的几个老臣都感到汗颜,在朝廷存亡和个人恩怨之间,孰重孰轻,一看便知。
刘协不想批评这些忠心大汉的大臣,但任何人都有错失,况且皇上的本意并不是说这场战争,而是收降李傕后,能够让朝臣能够善意地对待。
如果收降一个愿意自裁谢罪的对手,其人应该多么死心塌地,朝廷之福啊!
乱世中,无论任何人都在为了自保而努力,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不但能够自保,还能封荫子孙,为什么不要呢?
送上门的超级大将,不要白不要啊!
只要说动这些老臣,一切都没有问题,而刘协掌握了最绝佳的时机……莫过此时此刻!刘协激动而言:
“孤始终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洛阳到长安,再从长安到安邑,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忠与奸,善与恶,每一个忠臣都镂刻孤的心中。
孤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你们才是汉庭的支柱,先祖先帝的在天之灵看着孤,也看着你们,在摇摇欲坠的汉室中,你们撑起了汉室,孤感谢你们。在局面开始转好的时候,孤更希望你们抛下恩怨,我们君臣同心同德开创新的天下。
等待天下一统的时候,你们才能对儿孙说,名动天下的汉庭复兴之臣,
……就是你们!”
刘协感情丰沛地看过董昭、看过赵温和一众老臣,所过之处,全部惭愧地低下头,刘协起身离开朝堂,走到门口突然回身。
“孤相信你们!”
赵温愧然拜谢,朝堂仿佛突然醒来,众臣高喊着恭送皇上,然后一同看向中间,安敦的奏报像一根刺一样扎进众臣的眼里。
没人去动这封奏报。
“赵公,时间不等人,即刻八百里加急命令安敦,接受李傕的投降!”董昭心中扑通直跳,刘协最后一眼太寒人了,赶紧表现。
“赵公,我以为不妥,接受投降这件事很重要,我认为派一个朝廷重臣去接受投降,才能稳住李傕,令他忠心朝廷,为我所用!”赵岐将收降提到朝廷的高度,原先就是他提出拒绝接受李傕投降的。
众人高声附议。
“何人可去?”赵温见大家意见统一,看看朝廷中的大臣,这个是苦差事,一旦出事,还是没命的差事。
朝臣的眼光都落在一个人身上,赵温看去,心道最适合的也就是此人,他们曾是同事,也是对手,而且还是朝廷重臣。
第二三二章十日定关中(一)[本章字数:2593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900:08:01.0]
董承径直站到朝堂中间,他无话可说,若说上次去冀州封赐公孙瓒是刘协派他去避风头,这次却是集体指证,连他自己都知道,关中这一趟只有他最合适。
他跟李傕见面绝对感慨万千,喝酒能够说上半年……他与李傕都是董卓的部下,后来分道扬镳打架火并,他是朝廷的将军,而李傕成了走投无路的孤军。
“赵公,董承愿意跑一趟!”与其被人命令,不如主动请缨。
……
朝堂重新拟写文书之时,安敦接到朝廷的密件,称李傕罪大恶极不受降,安敦没有任何犹豫,但荀彧却是深有遗憾,他在信中建议用李傕治理关中被忽略,一旦李傕战死,关中群龙无首,朝廷无人可以压制马腾、韩遂和西羌王,必然又是一场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