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其他类型>主宰漫威> 十六章 承情谊一分因果 正授徒一月之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六章 承情谊一分因果 正授徒一月之后(1 / 2)

对于彼得等五人的到来,钟山氏姐弟三人表示欢迎。

彼得等五人刚刚来到这里,心里自是有些忐忑。毕竟这里是夏国,不是美国。这里是人,多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言语习俗,也大不类同。

虽然他们因为修行所需,也是恶补汉文化基础,但较之而言,平素的一些惯性思维,仍然没有扭转过来。

人群中,就显得有些特异,由是生怕被人排斥。

钟山岳年纪虽小,但早慧早熟,又出身王室,人情过往,也是谙熟于胸。

“都是太一弟子,又比我们早入门许多,是我的师兄师姐。”钟山岳笑道:“既然来到这里,那都是一家人,不必在意什么地域、人种之分。”

几句话打消了陌生感,钟山岳才道:“我和大姐二姐这几天帮着玄天、玄地两位师叔接待入门的师兄弟姐妹,忙的头昏脑涨。五位师兄到了,大家一起分担一下,真是太好了。”

于是很亲热的,一边解说教门如今的一些事,一边带着五人到了教门大门外,接待通过考验的记名弟子。

钟山姒、钟山娲,一旁也跟着附和,不显得疏离、排斥。

因新入门记名弟子都是夏国汉人,接待过程中,自是对钟山氏姐弟亲切许多,而对彼得等人,却几乎无视。

于是钟山岳明里暗里都帮衬一番,为通过考验的记名弟子一遍遍介绍他们的身份,保持一种尊敬的同时,言语恳切,行为也不显得张扬,以免让他们感到折辱,也不无视他们,让彼得等人心下感激的紧。

如此,几日下来,平素里鸡毛蒜皮也不讳言,这关系,就拉近了许多。

太一教门大开山门,弟子招收如火如荼,而与此同时,钟山氏国主的诸般动作,也没落下分毫。

比如在终南山下,山脚处,已有一排建筑即将落成。这便是钟山氏国主为方便太一教门记名弟子平素所需,开的免费便利店。

为何要免费,这一点,太一道人和钟山氏国主都心知肚明。

若不免费,那就是商业交易,不存在因果关联。而免费了,那些记名弟子,便须得承了钟山氏国主的一份情谊,有了因果关联其中。

当然,这便利店,实则说来,大略也只是对记名弟子最有用,外门弟子便会减少依赖需求,若到了内门弟子,怕已是不需要了。

毕竟,记名弟子只筑基阶段,不脱凡俗,吃喝拉撒,平素所需,都有需求。而外门弟子,成就炼炁,对凡俗杂物的需求,就会降低。从外门弟子起始,平素所需,便与修行挂钩,灵药宝材之属,便利店也没得卖了。

而且成就炼炁,以纯净的天地灵气为食,就有辟谷之能,口腹之欲,也会减少。

凡此类推,境界越高,譬如太一道人,对凡俗外物需求,已是完全摒弃了。

不过对钟山氏国主而言,这已是足够。他只需要通过这样光明正大的手段,与教门弟子产生一些联系即可。就算拉拢不得,不能因此让那些弟子在断了仙途,出师之后,为他所用,却也不会让人感到厌恶。

怎么说不论外门内门还是真传,都是从记名弟子起始。就算成就化神,乃至于成仙了道,也终归要承了他这一份情谊。

钟山氏国主除了加紧在终南山下建设便利店之外,教育革新的动作,也已经开始运转。这一点,对他尤为重要。

夏国要从科技外物的文明体系中跳出来,转而走仙道体系,教育便是重中之重。

由是这段时间以来,国主便通过种种手段,对夏国教育体系内部的教师阶层,进行甄别遴选。

这一点,在国主看来,是必须的。任何一个阶层,都有好有坏。有的教师自然是真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有的,却是尸位素餐。尸位素餐的还不说,有的甚至罪大恶极。

这等渣滓,当然不能任其混入新体系,以免坏了大好开局。

...

对夏国来说,要转换文明体系,这几乎类比于改朝换代,甚至其中的复杂性,比改朝换代还要麻烦。

举个简单的例子,譬如汽车行业。如果换做仙道体系,这等交通工具,自是要融入炼炁、符箓手段,以天地灵气为动力。

也许除了外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内部结构,绝对是南辕北辙。要达到量产,就需要无数的炼器、符箓乃至于阵法之道的中低等修士参与其中。

然而原班人马,却无一人通此类手段。

一旦国家行事过急,定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反弹。就算能镇住反弹,也不知道多少人会因此失业。

关键还不是单独一个行业。一旦确立要走仙道体系,那么,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将会迎来大换血。

好在时间上并不急躁。一来太一教门刚开山门,弟子出师,就算是记名弟子,也是一年之后的事了。二来教育体系培养替代原有体系的相关基础人才,也需要时间。

按照钟山氏国主的想法,如今各行各业的精英从现在开始,就必须要分批逐渐进行仙道体系相关行业的教育培训,为转换体系打基础。等到新体系的高端人才,亦即是太一教门弟子出师,才会着手转换体系。

如此,新旧交替,人员上循序渐进,通过种种手段消除、减少矛盾,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逐渐将体系转变过来。

同时,对于有幸通过考验,成为太一教门记名弟子的人物,相关的一些福利,钟山氏国主也已经提出详细预案,并开始实施。

千头万绪,整个夏国的事务,好像一团乱麻。也亏得那国主乃是人杰,换个能力稍稍平庸些的舵手,怕是掌握不住这个国家的方向,镇不住国家的安稳。

体系变革毕竟事关重大,钟山氏国主忙的脚不沾地,但即便如此,也每天抽空到教门山下来一趟,露个面,以示关注。

如今,太一教门走上前台,已是大势所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