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东唐再续> 第15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2章(1 / 2)

戴友规哑然失笑,笑呵呵地摇头道:“这哪算什么理由?县主此前或与李正阳平辈论交不假,可县主也须知晓,当日李正阳在扬州,与大王似也算平辈论交。而且,此事一旦成了,大王也比李河东小了一辈,连大王都不计较此节,县主又何必在这无关轻重之事上执着?”

杨潞还未出言反驳,戴友规却又接着道:“县主须知,这联姻之事,所为非是这些辈分虚名,而是实效。当日大王做此决定之时,李正阳才初持旌节,前些日子某在汴州去见县主之时,更闻朝廷有意复行大行台制,建河东四面总揽后勤诸事调度大行台,以李河东为大行台尚书令,而李正阳则为大行台尚书左仆射……县主可知,此事一旦成真,意味着什么?”

杨潞面色不忿,哼了一声:“意味着什么我岂不知?此事一旦成了,李正阳便是河东治下诸镇除李克用外的第二人……可那又如何?若非我在盈香妙坊费尽心思安排谋划,使朱温改变主意,出兵河中,李正阳纵有通天之能,此时也未必能这般顺利入主河中,他还欠我偌大一个人情呢!”

戴友规闻言,忽然脸色一正,肃然道:“县主,此话与仆提起,倒是无妨,可与李正阳交涉之时,却千万不可这般直白。须知今日之李正阳,已非昔日之李正阳。当日他与县主商议之时,不过开山军使,即便那邢洺副使,也不过虚挂其名,邠宁四面行营副都统,更只是临时设职,当不得真。而今日,李正阳已是重镇节帅,更有希望成为河东第二人,此时我等若将当日之功絮絮叨叨,只恐为其所厌,实不足取。”

“这个我自然知晓,戴先生大可放心。”杨潞微微蹙眉道。

戴友规点点头,又道:“县主既然知道李正阳今非昔比,便该知道,如今这世道之下,虚名其实是最无用的,唯有实力,方是称论英雄之根本。当日王行瑜号称尚父,何其张狂,一旦其行为激怒李克用,试问下场如何?不过身首异处罢了。而今李正阳持节河中,手握两池,又将为大行台左仆射,实际执掌河东四面诸镇之后勤军需调度,可谓权倾河东,此时此刻,莫说大王找他联姻,纵然是天子有此所为,仆亦毫不惊讶。至于那什么辈分……何足道哉!”

杨潞只觉得自己憋了口气,不吐不快,不过也知道所谓辈分问题实在拿不出手,可她是何等精明的女子?眼珠一转,已有了计较,当下轻哼一声,道:“联姻纵有千般好处,但这嫁女还是收妇,却也大有区别,我扬州何必舍优求劣?”

戴友规低着头,嘴角露出一丝不可察觉的笑容,抬头之时,却已是一脸惊讶:“哦?县主此论,友规却是从未与闻,倒要请教则个。”

杨潞微微抬起下巴,轻哼一声:“若是大郎(这里指杨渥)取了李无忧,李正阳纵然对淮扬局势心有羁绊,却也仅止于此,李无忧既然嫁入我杨家,与李正阳远隔万里,岂能对他有多少影响?这般情况,时日越久,就越发明显。反之,若是我杨家嫁女至河中,则其日日与李正阳相伴,予李正阳之影响,岂是小可?春风化雨之下,李正阳如何能不淮扬局势格外关注,另眼相看?由此可见,嫁女远胜收妇。”

戴友规这才“恍然大悟”,一拍额头:“是了,大王也说过,嫁女着实更胜收妇,只是二娘、三娘年幼,才不过六七岁,要适李正阳,委实过于勉强。至于大娘……大王说,县主你自幼聪慧过人,学无不精,及其年长,更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李正阳虽则年少英雄,却恐怕也入县主法眼……县主自幼随大王磨砺,非是其余诸儿女可比,大王也不愿勉强于你,因此将这嫁女联姻之想,放在了收妇之后……”

杨潞心中不忿,暗道:“我再如何小视天下英雄,终归也是女子,这个不假辞色,那个瞧不上眼,难不成便要孤老终生不成?李正阳文才武略,俱是上上之选,更是仁义君子,我曾多次在耶耶面前称赞,耶耶怎生忘了?”于是下意识便道:“那也须看是对谁……”

此言一出,杨潞忽然觉得不对,心中一惊,抬头望向戴友规,只见戴友规面上似笑非笑,眉头一挑,道:“这么说,县主愿为淮扬大业出嫁河中?”

杨潞才知上当,又羞又气,猛地把车帘摔下,怒哼一声,却是一句话也没回。

------------------------------

ps:好吧,这一章从昨天纠结到今天,才算是略略满意。后面两三章,才是精彩的对手戏……不过无风明天要回常德老家,那边网线不知道牵好开通了没……呃,那啥,我……尽量哈……

第210章 力挽天倾(八)

河中节度使府中门大开,节帅仪仗鱼贯而入,李曜等仪式行罢,这才摆手撤去仪仗,又与诸将及幕僚交谈几句,待他们离去,才回了后院。

出任节帅之后,河中节度使府原有的仆佣大多被李曜留了下来,他又命人去太原去接养女李无忧以及赵颖儿等一干人来蒲州,不过她们过来之前要处理的事情略多,因此眼下还未到达。

进了军府后院,他一边走,一边问旁边的内府管家:“王氏贵客如今可在府中?”

管家肃手道:“回令公,令公今日出府之后约莫半个时辰,王郎君便陪着他族中一位叔伯到了府外,因令公此前便有交代,某等便迎了王郎君一行至崇贤院,按相礼接待。不过……令公,王郎君身无官职爵勋,虽是令公旧友,但以相礼相待,只怕仍是不妥……”

李曜如今是检校中书令,中书令为中书省首长,乃是三省六部之首,是以有个专用的尊称,便是“令公”,因此管家以令公称之,而不称呼为节帅。

李曜闻言摆摆手:“无妨,这相礼并非是对燕然做的,此中情节,你无须知晓。”

“是,令公。”那管家道:“令公可要去崇贤院?”

李曜点点头:“你且派人去知会一声,某自去沐浴更衣,好见贵客。”

管家垂手应命道:“是,令公。”

李曜便自去沐浴更衣,卸了戎装,换上绛紫色官服,头戴三梁进贤冠,腰系玉带,挂金鱼袋,翩然而出。

待到了崇贤院,做了主客之礼,王抟此番不比前次与李曜见面时的托大,反先拱手见礼:“解州相距蒲州不近,令公竟然一日往返,倒教某好生意外。”

李曜笑着回礼,道:“行伍之人,遇事从速。”又朝王笉笑道:“燕然近日可好?”

王笉拱手道:“劳蒲帅挂念,托福尚可。”

李曜便请二人坐下,又客套几句,王抟道:“令公内院见客,仍着官服,不知何意?”

李曜笑道:“初当重任,以此为警而已。”

王抟微微一笑:“令公世之奇才,此任蒲帅,坐镇中都,料来诸般大事,早已成竹在胸,又何须如此?”

李曜笑道:“仆以八品小吏,数年而持节一方,心中不甚惶恐,唯有战战兢兢,一日三省,免致中都民怨……至于诸般大事,却是正欲请教相公,还请相公不吝赐教。”

王抟微微挑眉:“赐教实不敢当,不过既然蒲帅动问,某若推辞,未免自矜……请问蒲帅,所谓藩镇,首重何事?”他见李曜以河中节度使身份发问,便改口称其蒲帅。

李曜正色道:“藩镇者,天子藩篱是也,自当首重拱卫天子。”

王抟呵呵一笑:“河中,国之枢要,颇近京畿,若说拱卫,不知蒲帅所防者何人?”

李曜淡然道:“何人居心不良,欲为国贼,则仆自然防之。”

王抟又是一笑:“居心如何,恐难一眼而查。”

“不错,然则欲为国贼,其必有所动,如此便足以察知。”

“那么蒲帅以为,今日之天下,何人欲为国贼?”

李曜目光一凝,忽而笑道:“我观汴梁朱温,趁河东勤王之机,未得圣命,擅自兵出河中,挟持一镇节帅,欲占其地,更阻功臣归镇,实国贼也,不知相公以为如何?”

王抟微微一滞,又笑道:“某闻近日东平王已有上疏庭阙,言此番河中之战,实乃误会。东平王此来,原是以为河东挟大胜之余威,威逼皇室,所图者大,为拱卫天子,这才出兵河中……蒲帅以为如何?”

李曜哈哈一笑:“东平王若是要拱卫天子,拨乱反正,何不西进潼关,而要北出河中?”

王抟眼珠一转,摇头道:“蒲帅深谙兵法,莫非不知围魏救赵?”

李曜眉头轻挑:“相公以为,东平王这是围魏救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