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汉祚高门> 第933章 梁公长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3章 梁公长害(2 / 2)

王允之闻言后苦涩一笑,无论他心里有多少想法,跟目下的沈维周比起来,都只是一个能够随手碾死的禁锢罪徒而已。但彼此间巨大的实力差距并没有让王允之完全绝望,他是深知沈维周是如何从一个乡宗土豪门户子弟成长到如今这一步,而他的起点较之早年的沈维周要强得多。

而且,最起码在几年之内,沈氏看似已经势大难当,但也仍然不能完全罔顾规矩肆意而为。而这几年,便是他积蓄力量的时间。

到最后,王允之才又说道:“淮南捷报再传,想必不久后都下又会郊祭庆典不绝希望太宰稍后能够多发劝世之人伦德音。”

“这是自然。”

王导尚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闻言后下意识点了点头。等到王允之离开之后,才突然醒悟过来这话的意思。

所谓人伦德音,自然是孝悌当先。如今江东的侨门绝大多数都是青徐豫兖等地南渡而来,而如今淮南军和徐州军的联合作战,不独将战线直接推进到了黄河沿岸,甚至更在河北都建立了稳固据点。

换言之,大部分的南渡侨门乡土俱都光复,所以归乡与否便是一个侨门门户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一件事,当中能够引申出来的争执那就太多了。

永嘉至今,已经过了三十余年,哪怕眼下立足江东的侨门并非一批到达,但最短也已经过江十几年。近年来边患压力渐弱,江东局面日趋平稳,也早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在这个时候号召侨门归乡,能够引发出的变数实在太多了。

首先,青州、兖州、豫北等地都是新进收复,王师是否能够守稳复土?早年祖逖北伐,也曾将战线推进到黄河以南,但这局面并未持续太久,祖逖死后,局势便一溃千里,北伐成果近乎毁于一旦。

其次,侨门愿不愿意返回乡土?虽然人伦孝义乃是人世正理,归乡续祭也是各家后人们不容推却的义务。但是乡土残破不堪,乡情能剩几分?尤其眼下晋祚正朔中枢还在江东,他们归乡之后,内外该要如何相处?

第三,江北那些军镇们愿不愿意这些侨门归乡?虽然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侨门归乡能够凭借旧望,帮忙安定地方局势。但他们不同于流落在江北,饱经战事摧残的那些旧望门户,必然会干涉影响地方军政事务。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细节上的纠纷矛盾,南人或想借此将侨人赶出江东,侨人门户不甘放弃江东利益,又或想要入场瓜分战争带来的利益。

王导可以想象,当这个问题摆在台面上讨论,江东看似平稳的局面必将不再,各方都会加入到争论中来,由此所引发出的动荡,绝对不是某一家执政门户能够压制下来。

甚至于就连他自己哪怕还在位上,都没有信心能够平复稳定众情。而这些动荡若再演变下去,极有可能会令江东产生新的秩序。而琅琊王氏,未必不能借此再归时局之内。

很明显,王允之是打算借此以重振家业,回挽局面。而王导最初自然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在沉吟良久之后,却又生出了几分犹豫。

身为曾经的执政重臣,王导很清楚江北战事看似节节得胜,诚然前线督战将帅和军士奋战功不可没,但其中一个前提还是江东最近几年能够保证平稳。哪怕是各镇中自主性最高的淮南,也是建立在江东平稳的情况下。

一旦江东发生动荡,江北几镇俱都会受到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原本看似优势的局面,也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扭转。

身为琅琊王氏的大家长,王导思谋自然大半从家族利益出发。但是,他的想法仍不同于王敦那种一味追求化家为国的意图,他更乐于将家族打造成为一个支撑晋祚的巨柱,希望社稷与家业彼此利益能够达成一个平衡且互补。

可是现在,由于琅琊王氏已经被隔绝在时局之外,家业兴衰与社稷福祉已经脱节不再关联,甚至互为矛盾。

那么,他又该怎么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