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吃完饭,方野就和文职人员开会讨论起来其它各个展箱的设计,这么多展箱他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要查找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
文职人员前面一段时间搜集了不少资料,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包括各种动物原本的生境,适宜的温度和食物,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
除了一般的展箱,两栖爬行馆里面还有一些空间更大的展区!
目前预备的两个一个是给竹叶青,另一个是给中国大鲵。
同属于中国名气很大,比较有特色的两栖爬行动物,给它们的展区当然要有排面一些。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虽然叫鱼,但其实并不是鱼,而是现存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最大的体长可达两米,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发现的最早的化石距今有1.65亿年,可以说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同样被称为活化石的大熊猫历史也不过才800万年。
比起一般的青蛙蟾蜍,大鲵对于生存环境要挑剔很多,在自然界里凡是有大鲵出没的栖息地,都是植被覆盖率高达80%-90%的茂密山林,周围一定要水源充足有山涧小溪,大鲵需要靠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而茂密的丛林既可以遮挡阳光,又营造了湿度较大的空气环境,避免它因为皮肤干燥而窒息。
成年大鲵就算有爬上陆地的能力,也只敢在紧挨溪水的陆地活动,因此山溪和流水是大鲵这种两栖动物生存的必备条件!
除此以外9-20度的水温是大鲵最舒适惬意的,当水温低于4度或者高于26度时,大鲵的摄食量就会减少,行动趋于迟钝,生长缓慢。
大鲵对于栖息地的地质地貌也很有讲究,它喜欢栖息在石灰岩地区,在河水长期的侵蚀下,这些地区会产生许多有回流水的自然溶洞、暗河和洞穴,成年的大鲵一般是独居的,一但认准一个洞穴就不会轻易搬家。
这些洞穴不但成为大鲵最好的避难所,在这里避光休息、躲避天敌,还是它们孵化后代的后花园,正是因为有这种特定的隐蔽繁殖场所,大鲵才得以代代相传延续了上亿年。
而且大鲵对于水质也有很高的要求,说是有洁癖也不为过,适宜生活的水质必须清澈洁净富含矿物质,水溶氧量不能低于5毫克每升,幼体发育成长阶段,水氧含量甚至要高于5.5毫克每升,已经接近人类的健康饮用水标准。
茂密的森林、湿润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隐蔽的洞穴、流动的河水、洁净的水质、丰富的食物,这一系列的条件对于大鲵来说基本是缺一不可。
正因为对生存环境要求的苛刻,大鲵也被视为环境指示生物,被称为“煤炭里的金丝雀”,在野外能看到大鲵的话,说明这里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基本上可以称为世外桃源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增多,环境污染,现在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经处于极度濒危,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