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荣禧堂的书房里,贾政正在那里等着刘玄。
贾政穿着一身常服袄子,背着手在房里转来转去,一脸的焦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被弹劾得是他。
“见过世叔。”
“明哥儿来了,快点坐。”贾政连忙扶住刘玄,引着他坐了下来,然后拿起书桌上的一叠纸说道,“今儿御门听政,有好几位朝臣当场上书弹劾明哥儿,还有十几位殿下臣上书内阁,也在弹劾明哥儿。我托了一位任中书舍人的好友,把这些奏折都抄录一份,都在这里。”
“谢过世叔关爱之心。”刘玄起身行了一礼,然后拿起这些弹劾奏折的抄件,慢慢地看起来。
贾政看着神情丝毫不乱的刘玄,心里却是感叹不已。别的不说,就是这份养气功夫,就已经超出自己甚多。难怪舅兄王子腾没口子地对这位世侄赞不绝口。想到这里,贾政努力让自己也平复下来,可不能连小辈世侄的气度都比不上。可一想到刘玄要是真吃了弹劾,答应帮自己操办点学政的事要黄,又忍不住地心急火燎起来。
“这是刑部右侍郎毛贵均毛大人的弹劾,说我挑拨圣上与太上皇的天家亲情,有违天理人伦,包藏祸心。我记得毛大人好像是卢相爷的故吏。”说到这里,刘玄想起前两日这位卢大学士卢相爷三哥儿跑来拜访自己,不由地笑了。
贾政看到后不由有些心塞,自己这位世侄,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卢相爷的故吏出来弹劾,就代表着卢相爷的态度。他可是中书侍郎、政事堂平章国事,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他也表态要弹劾你,你居然还不当回事?你非得天塌下来才算罢休吗?贾政原本还想着,动员一下贾府的资源,帮着刘玄躲过这次弹劾风波。现在看来是不必了,自己那点子资源,根本扛不动这滚滚天雷。
“这是中书省左六厅郎中李国利李大人的弹劾,说我不尊天威,不循人伦,位卑却擅议上者讳,‘当远斥此獠’。有意思,这位李大人我记得是魏大人的门生。”
“世侄知道就好。”贾政没好气地说道。前面那个首相你都不当回事,这位保和殿大学士、尚书仆射魏良弼,入值政事堂参知政事的内阁次相,自然也不在你眼里。
在一旁的贾琏却听得额头冒汗,他自从捐了个通直郎,凭借着这个候补官的身份以及贾府的牌子在官场里厮混了一段时间,也知道了什么叫官威如天,官法如炉。
“还有这几位的弹劾,差不多都是老生重弹。”刘玄快速地翻阅着这些抄件,看到后面一份时,不由皱起了眉头。
“臣等伏闻,刘氏两代镇守漠北关东,镇胡獠,拒高丽,延绵于今数十年,居关东亦十五年…”刘玄看得出来,这份奏章名义上在说他祖父、父亲两代在漠北、关东如何劳苦功高,实际上在暗指擅开边衅以邀军功,结营军心以固兵权,“竞克之功,远胜前唐平卢、范阳两镇。”还故意用前唐平卢、范阳两镇节度使的拓边军功来衬托刘玄祖父、父亲镇守关东时的军功。可是前唐这两镇节度使最有名的是谁?大叛贼安禄山!这不是明摆着在影射刘家有割据不臣之心。
奏折里笔锋一转,“臣实忿成均馆都检校郎刘氏玄,如此家世,累受天恩,不思忠君报国,只知离间天家,擅开朝议,作乱庙堂,”
看到这里,刘玄吓得出了一头白毛汗。这个上奏折的人,心思歹毒,下手却极准,可谓是一刀封喉,真个是想置刘府与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