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崇祯十六年六月初二日。
当皇太极所率领的清军主力回到济宁,与多铎的部队汇合以后,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里撤退,反而立刻向着薛永利部发起了猛攻。
皇太极的思路也很清晰,他就是要趁着现在的优势兵力,争取一举击溃眼前这支讨厌的明军。就是不能击溃,也要打得他们胆寒,让薛永利不敢再尾随。要不然,当清军北上京城的时候,后面却跟着这条尾巴,那就会凭空生出诸多变数的。
而清军的此次猛攻也起到了成效,猝不及防之下,薛永利的部队也只能左挡右支起来。要不是汝宁军向来是守强攻弱,说不定真的是要被清军给击溃了。
之后,当清军一见在短时间内拿不下这支明军以后,他们也停止了攻势。毕竟清军的目标是在京城,不是眼前的这支汝宁军,所以见到这支明军吃到了苦头,清军也就主动脱离了战斗,准备全军继续北上了。
可这么一来,薛永利可就不干了。见到了清军想要脱离,他立刻集结部队,主动发起了进攻,就是想要把清军拖在原地。
之所以会主动进攻,薛永利也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军事定理:打仗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当敌军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只要不让他做就行了。竟然清军不想恋战,那汝宁军就要缠住他,就是牺牲了自己也不让清军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来,皇太极可就坐蜡了。他根本没想到这支明军是如此难缠。要知道,现在皇太极的清军主力可是超过了九万,而薛永利率领的汝宁军却只剩下了三万五千多人,可就是这样,汝宁军还要主动进攻。清军遇上的简直就是一群亡命之徒嘛!
可不理睬汝宁军也不行,皇太极只能打起精神,继续指挥清军,接连与汝宁军进行了一场场对攻战。
在连续激战了七天之后,汝宁军终于坚持不住了。薛永利部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万人,部队已经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于是汝宁军只能后撤,暂时退出了战斗。
可是面对着汝宁军的后撤,清军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不知道对面的这群亡命之徒会做出什么反常的举动。于是清军在对峙了二、三天以后。发觉了汝宁军确实丧失了进攻能力,接着他们就留下了一万骑兵断后,而皇太极自己,就亲率着主力开始了渡黄河,继续自己的北上征程。
而北上的吴世恭带兵七万。于五月二十七日来到凤阳,要调集凤阳驻军一万随同北上。没想到凤阳巡抚马士英是相当“热情”。他只留下了五千士卒留守。自己却亲自率领着凤阳二万大军,要随同吴世恭一起北上勤王。
马士英的如意算盘打得是相当美妙。如果勤王成功,那他也算得上是首功。毕竟活人要比死人重要,如能救出了崇祯皇帝,就算是失去了凤阳的陵寝,那也是有功无过。朝廷也不会责怪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