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那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当初寇文是准备放弃这个本子了,也许当时放弃也就放弃了。对于一个有着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挫折和磨砺对他的人生道路也是有好处的。可现在这部电影在他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原本对于寇文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可现在……他想到寇文也许会因为这样大起大落的挫折而受到伤害。这样一个结果对于一位年轻的电影人来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雷涛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些不甘心。他想到了一件事之后立刻问道:“这部电影是军方支持拍摄的,总政已经初步同意将其申报五个一工程了。如果军方出面的话……”
“没用的……”郑继平摇了摇头说道,“军队就是军队,虽然文艺界也有军艺团体。可毕竟这审片委员会是**机构,军方对他们的影响很小。更何况没有通过审片委员会的审核,就算是总政申报五个一工程,也是不会得到通过的。必须是经过审核可以公映的片子才有可能申报成功。如果军方知道这片子被枪毙了,也就不会再和这部片子沾边了……”
听到这些,雷涛才发现,这审片委员会竟然有这么大的权威。他不禁对这个号称“电影鬼门关”的机构感到非常好奇:“审片委员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成结构呢?他们怎么就有那么大权力啊!”
听雷涛这么问,郑继平不禁有些无奈地说道:“我这也只是听说……审片委员会因为保密和要求公平的原因,其组成人员是不对外公开的。不过据内部人士透露,委员会成员共36人,来自各行各业,比如电影学院导演系的老教授老牌的电影导演妇联宣传部的老干部大学老教授宗教界人士等等……”
其实电影圈里的人,对于这个审片委员会的意见和不满由来已久。也有人做过统计整个90年代华夏最优秀的电影,几乎全部未通过审查。很多电影都是通过其他渠道到国外去参赛,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即便是这样,电影最终依然没有在国内公映。最多就是通过盗版录像带或者网上的传播而被国内观众看到的。
审片委员会的工作标准和价值衡量方式一直都很让人质疑。审片委员会成员都是华夏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或相关行业的老专家老干部们。他们普遍都年事已高,在观念和审美上都与当今的观众和年轻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距离……
“现在的导演是年轻的导演,目标的观众也是年轻的观众,结果一帮老头老太太来审这个电影,让老人家来决定年轻观众应该看什么样的电影。对于这样的审查方式,的确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可这就是现实。能删的尽量删,不怎么对味的尽量禁。对于色彩黯淡不积极向上的尽量改,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要指导改正……”郑继平的话让雷涛明白了一个存在很久却一直不为人所知的事实。
这三十六个老人,就是十几亿电影观众庞大的电影工业和国家利益的保护者,他们按照指示条款与阶级斗争时代的审查精神,一板一眼,不慌不忙的完成着审核电影的工作。他们从来不会去想观众想看什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观众,在他们看来他们就代表着华夏所有观众的品味。
电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去检查怎样来判断?那是绝对不可能有答案的。对于艺术价值的判断不是他们的专长,很多作品也确实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他们看不到年轻导演们的创造力,也看不到一种新的电影风格的成型与成熟。在他们眼里只有“教育和责任”,事实上作为电影导演来说,他究竟需要负担什么责任?观众又为什么需要花钱进电影院受教育?
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和悖论。
至于说《决战黄海》这部电影。说什么会对两国关系产生不良影响,没有将菊国人民和军国主义分子区分开来。这就是源于一种一直以来的误判了。按照以往的宣传,华夏国民一直都认为菊国之所以当年会侵华,是由于“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的煽动和挑拨,让两国人民互相仇视,然后悍然发动战争,让包括菊国人民在内的两国人民都受到了战争的创伤。
这样的宣传基调从很早以前就已经被确立了。但事实上这么说并没有错,错的是对于菊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侵略本性没有正确的评价。曾经有位老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上当受骗是因为他心中有着不劳而获的思想根源,而一个民族被蒙蔽称为战争帮凶,自然也是有着同样不劳而获的思想根源的。”
事实上就是因为菊国这个国家整体具有一种生存危机感,狭小的国土面积和贫乏的资源导致了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存在一种危机,而华夏这个与他们隔海相望的大国谦厚的民族本性导致一种天然的对立。就好像一头温和的大象和一只凶饿的豺狼比邻而居。大象和豺狼之间的关系注定是不可能友好相处的。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只是从人性本善出发去看待对方的民众和少数军国主义分子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这部电影无法通过的原因所在。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雷涛明白了走正常途径是无法让电影公映的。他必须想个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