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让雷涛没有想到的是,戴博文竟然点着头说道:“我知道……我有抵押……雷先生,我可以把一件无价之宝抵押给您,只要您能借给我五亿。我……我会还钱的。”
雷涛刚刚无意中提到了“抵押”,那只不过是一句托辞,他就是不想那么容易就放过这个卑鄙小人。可没想到戴博文主动提出了可以用东西抵押,而且说那是一件无价之宝。这就让雷涛感到很好奇了。
不过他还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戴博文立刻提议到他的房间里去看那件“无价之宝”。
“那士良……你陪我去一趟吧,爱琳你先回去。”雷涛装作考虑了一下之后就答应了。
跟着戴博文回到他房间里的雷涛对那个所谓的无价之宝一开始并没什么期待。可当他见到那东西的时候,脸上却立刻浮现出了一丝困惑和凝重。
戴博文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楠木盒子。盒子外边是一个铝合金的手提箱。打开这个手提箱之后,雷涛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块明黄色的锦缎,在这锦缎上还有龙纹织锦的图案。虽然雷涛对于古玩珍宝不太懂,但他好歹也是南靖收藏协会的会员。他很清楚这种色泽的龙纹织锦代表着这里面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件属于皇室的珍宝。
打开了织锦包裹之后,取出了楠木盒子。这楠木盒子四四方方的,从外观上看,这盒子除了样子古色古香的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戴博文拨弄了一下那楠木盒子顶盖上的几块小木块,雷涛看着他的动作很小心翼翼,而这时他也明白了这个盒子应该就是古代的一种机关盒。
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暂且不论,看到这奇怪的盒子雷涛倒生出了几分好奇。是什么样的东西需要用这样的盒子装盛?
很快,他的好奇心就被震惊困惑不解取代了。
这盒子里盛着的是一枚印章。这可不是普通的印章,这是古代皇帝用的印玺,也被称为“玉玺”。当雷涛看到那玉玺的一角有一块黄澄澄金灿灿的黄金包裹着的时候,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传说。
这个传说在华夏可谓家喻户晓。而传说中的这件宝物,也就是公认的华夏第一国宝——传国玉玺和氏璧!
所谓“传国玉玺”在历史上不止一枚。但真正的传国玉玺却专指秦始皇在统一华夏后,下令镌造那枚皇帝玉玺,又称“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岐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钮,也有说是龙鱼凤鸟钮的。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
据说,传国玉玺是用著名的绝世宝玉“和氏璧”制作。其实在华夏历史传说中,传国玉玺的名声可不及这制玺的材料“和氏璧”。“和氏璧”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所得,这和氏璧在没有被雕琢成传国玉玺之前就有着一系列的传奇故事。人们记得最清楚的恐怕就是“完璧归赵”了。
秦昭襄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完璧归赵……直到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和氏璧才最终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
和氏璧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可秦二世而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传国玉玺失落重现再次失落,有过好多传奇的经历,也不是所有天子都能够得到这“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的,所以后世不少君王又制作了很多它的替代品。而唯一能够证实这枚传国玉玺的特征就是这角上的金镶玉了。
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并将其珍藏在长乐宫。
西汉末,王莽篡权,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老太后感觉被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公元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曾遍寻传国玉玺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聊作安慰。这两方印玺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权的象征。不过,宋朝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发现传国玉玺的希望,在宋朝有许多发现传国玉玺的消息,但都未计入正史。而现在出现在戴博文手中的这枚玉玺的真伪也让雷涛一时无法判定了。
“戴先生,这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们都不用说了,这金镶玉的角就是它所代表的身份证明。至于这东西的真伪……”雷涛的话表示他已经知道了这东西就是所谓的“传国玉玺”。但这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却是他表示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