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都市生活>鉴宝大师> 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方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八十七章 南方工(1 / 2)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在华夏历史上,扬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汉至清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

经济繁荣自然也带来了文化的昌盛,因此自古以来,扬州诸地的文化氛围就比较浓厚,像秦观、杜牧、苏轼、欧阳修、石涛、郑板桥等人就或出生于扬州,或曾在扬州长时间的停留。

单就玉雕来说,作为南方玉雕工艺代表之一的扬州玉雕就非常有名,甚至从明清以来,扬州就一直是华夏的三大玉雕重地之一。

华夏的玉器历史,堪称源远流长,而自古至今,玉雕就有南北工之分。北方工以燕京为中心,又称京作;南方工以苏州为中心,又称苏作,范围则涵盖了金陵、扬州、常州等一大片繁华的区域。

玉雕南北方的工艺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风格上。

南方工艺细腻,比较注重细节部分的逼真精细,特别表现在玉器摆件上;北方工艺则多用简练刀法表现,通常在玉石上留出较大面积,形成“疏可跑马、细不透风”的特点。

南方工向来“不惜好料”,为了一件精品可以牺牲不必要的部分;而北方工多“惜料”,尽量保留玉料的完整。如用一件50克左右的玉石来雕一件“松鼠吃葡萄”,南方工手里的成品最多20~30克,而北方工手里的成品估计还能有40多克。

从艺术角度讲,南方工更求极致、完美;但由于各种玉料的逐渐减少,大部分收藏者以称重来作为衡量玉雕的标准之一,令南方工艺师们也逐渐关注起了这个问题,在这方面也开始借鉴北方工的特点。

胡志远在玉雕方面,属于北方工中的宗师级人物,但他并没有给李逸介绍北方工艺人,这固然跟北方工艺人逐渐凋零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考虑了市场的因素。

事实上,南方工历来都是市场的主流,其中最根源的是历史原因,在清三代时,南方工更是深受历代帝王重视。

在当代,南方工也比北方工影响力更大,而且,因为南方聚集了更多的大师级人物,在玉雕的整体价格上也要稍高于北方大师,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南方工也有很多的流派,按照地域来分,包括“沪工”、“苏州工”、“扬州工”、“广东工”和“福建工”等,其中,扬州工又以“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为基本特征,是南方玉雕工艺中的佼佼者。

李逸几人到了扬州之后,没有先去找那两个联系好的师傅,反而先在街上转了起来,他要先看看盛名之下的扬州玉雕到底发展到了哪个程度。

和苏州多是零星散布的玉雕工作室不同,扬州玉雕相对比较集中,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以扬州玉雕厂、扬州漆器厂和扬州工艺美术馆为龙头的加工、交易为一体的玉器集散地。

“扬州玉雕以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为基本特征,不止是玉雕厂这些大型企业,就是一些小作坊往往也都有精品问世,这一点和是相对粗犷的河南工所没法比的……”

郑树森因为没有去金陵,因此比李逸他们早到了两天,所以这次就由他带领着参观。

听到他说的小心翼翼,李逸呵呵一笑,

“还河南工粗犷……你不如干脆直说,阳南的玉器雕工水平确实是要参差不齐、粗枝大叶一些,虽然其中也有精品,但整体上是没办法比的,否则我们也就不用跑这一趟了。”

“嘿嘿,这不是怕老五你有意见嘛……行了,我们先参观一下玉器厂吧,我这两天留意到了一个师傅,年纪不大,不过手艺却很不错,我觉的,我们真要自己开公司的话,不但要有大师坐镇,普通的玉雕工人肯定也不能少……”

李逸点了点头,本来除了胡志远给他介绍的那两位师傅之外,他也准备再自己招些玉雕工人。只不过一开始他打算让他们两位出面,现在有自己看上的当然更好。

几个人先是在玉雕厂的玉器展厅里转了一圈,看了一下玉雕厂的整体水平,然后在热情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玉雕厂专门设立的用来吸引人气的对外开放的加工区。

“就是那个人……”

一进入加工区,郑树森就给李逸指出了他看中的那名玉雕师,李逸不动声色的跟着人群慢慢的走到那名玉雕师的工作台附近,然后站在他背后,默默的打量起来。

这名玉雕师大约30来岁,正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年纪。这个年龄段,当一个普通的玉雕师有点嫌大,但是想当工艺大师,又有点嫌小,而且没有人力捧的话,不要说作品了,很多好料子根本就轮不到他。

当然,也有不凭好料子就能出人头地的,但整体来说,玉雕还是一个材料雕工双重的行业,没有好料子,想出头实在是太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