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还在等待李秘的答复,表面虽然波澜不惊,但内心却是忐忑不安,毕竟李秘的最终决定,干系到蜀营往后能不能从李秘身得到足够的情报。
李秘其实也迟疑了很久,虽然他如今是名色指挥,手权柄不算小,又结交了官场不少人脉,皇帝也看重他,但李秘心里却非常清楚。
只要周瑜还在皇帝身边,他李秘只能是棋子的命运,周瑜是何等样的人,皇帝虽然并不昏庸,可周瑜的危害,说不定那些宦官还要可怕!
李秘一直想寻求力量来摆脱周瑜的操弄,也想为自己留条后路,更希望有人能制约周瑜,让他无法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虽然魏营也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经历了李秘清洗苏州城内魏营细作,活捉程昱之后,魏营的报复必然是接踵而至。
但李秘对魏营的行事作风并不是很欣赏,魏营只是想将李秘当成棋子,李秘也无法认可魏营的所作所为,所以蜀营才是制约吴营的最佳选择!
想通了这个策略,李秘便朝徐庶道:“你在蜀营能做多大的主?拿多大的事?”
徐庶听闻此言,也有些诧异,但很快醒悟过来,想必李秘的条件该是不低,这是在讨价还价,便朝李秘道。
“那要看李大人具体想提甚么要求了。”
李秘得了这话,便朝徐庶道:“其实你们夫妇隐居在虎丘已经没太大的意义,发挥不了更大的作用,跟着我也同样如此,与其东躲西藏,不如主动出击!”
“主动出击?如何个做法?”蜀营的人素来低调,这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他们是不会贸然出手的。
眼下周瑜掌控大局,魏营夹缝求生,蜀营正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主动搅合进去是非明智之举。
徐庶乃是蜀营大军师,权柄自是够大,可对待这样的问题,他也不得不谨而慎之。
这房里虽然都是亲信,但自己名色指挥的身份,知道的人越少,自是越好。
所以李秘便将徐庶请到了内室,开门见山地朝他说道。
“周瑜是个有大野心的人,他高举庙堂之,恣意妄为,漫说你蜀营和魏营忧虑,便是我也放心不下。”
“蜀营一直以来韬光养晦的策略也是没错,颇有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思,然而大军师应该知道,策略没有好坏,坏的策略用在对的时间,也是好策略,好的策略用在错的时间,也只能适得其反,正所谓君子相时而动是也。”
“眼下吴营窃据朝堂,魏营自身难保,正是蜀营风云并起的最佳良机,若蜀营一味保存实力,便要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了。”
“吴营势大,一时无两,魏营又有心报复,两虎相斗也确实必有一伤,但蜀营若等着坐收渔利,浪费了大好时机,却不是好的策略,若能够趁着双方焦灼之际,主动出击,将周瑜从庙堂赶下来,这天下大势便该是要改写了。”
“你蜀营隐忍至今,可不是为了有朝一日厚积薄发么?难道大军师不认为这个爆发的时机已经到了么?”
“蜀营若继续积攒实力,确实能取得一些优势,但你需想到,周瑜站在皇帝身边,手里掌控着多少资源,即便分心去剿灭魏营,成长壮大的速度也绝对蜀营要快。”
“若任由周瑜闹腾坐大,魏营被灭之后,再也无人牵制,周瑜的下一个目标,必然会是蜀营,与其让他逐个击破,为何不出手压制?”
“我知道你们不愿救魏营,但大军师不妨想一想,你们真的能够坐收渔利么?又能够收到甚么利益?”
“魏营被剿灭,对吴营的好处绝计是最大的,蜀营若是运气好,或许还能捡口剩汤来喝,但肉绝对会让吴营给叼走,吃了肉的吴营再来对付只能喝汤的蜀营,你们的胜算又有多少?”
李秘之所以能够有惊无险走到现在,是得益于他超前的大局观,虽然群英会三方势力并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之,但李秘的大局观却能够延伸到这头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便说不真知灼见,也徐庶这种当局者要更加清楚一些。
“请李先生赐教。”徐庶听得李秘如此分析,也是恍然大悟,真真是一语点醒梦人。
他们厚积薄发,总想着积攒足够的力量,可他们到底低估了周瑜的扩张速度,有了皇帝陛下的支持,他们根本等不到积攒厚实,要面临最后一战!
他对周瑜知根知底,却看错了时势,认为魏营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没想过形势已经恶化到要进行最后决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