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我在汴京卖花> 我在汴京卖花 第11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在汴京卖花 第117节(1 / 2)

每个雨天她便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坐在窗前绣这幅画,这么想着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似乎没那么凄凉了,反而沾染上了几份等待归人的期待。

可这雨着实下了太久,掐指头算算要十几天了,乌婶嘟哝道:“这天也古怪了些!以往可没有这么下的。”

往年虽然也有雨季,可都是下下停停,今天下雨明天天晴,并没有像今年这样一下就延续了好多天的。

里正还特意打着伞拜访了家家户户,吩咐他们这时候要约束家里的小孩不要去玩水,大人走夜路也要远离汴河,以免不小心进了水坑。

好在汴京城修建之初就建造了四通八达的下水管,有的排水管甚至有两人高,被称作“福寿沟”,即便是下了十几天雨都没有发生内涝的状况。

可是汴京城外就难说了,青娘子村里还有人捎话,说有娘子的夫君下河里捞鱼落水最后是好心人救上来,要她在汴京城里买些时兴玩意儿来谢谢人家。城外那些村庄更是有不少溺水、落水之事。

莺莺便特意吩咐长寿跑了一趟,给萧家名下的田庄送了各色点心过去,捎带通知他们这些日子都要小心谨慎,挖开田间壕沟放水,远离池塘河流。

过了两天莺莺就庆幸幸亏叫长寿早点出了城,因着这时候已经四处涝起来了。

汴京城本就地处黄河洼地,附近连座大山都没有,这样一座城池要是周围十几天都下着大雨,便是再发达的福寿沟都会排无可排。

长寿出去了一趟,忧心忡忡:“这些天地面都已经吸饱了水分渗水变慢了,而原本能排水的汴河如今已经上升到和福寿沟齐平,排水再怎么也无法排出去。”

好在萧家是宗室,当初起地基建房子时选用了一处地势高些的地方,这积水不至于淹到萧家。

那些住在低洼处的人家便遭了殃,积水泡着墙根,一开始没事,可是泡久了是会塌房的!

于是汴京城许多人家便焚香祷告希望这雨能停下来。

可是雨非但没有停下来继续每天下,还有消息说汴京城外都在下雨。

这可如何是好?莺莺第一反应就想起了萧照:他如今在治理黄河河患,若是到处雨落如珠黄河出了岔子可如何是好?

当即忙写了封信叫长寿送到驿站寄出去。

等待萧照回信的日子,又有了个不好的消息:乌婶买菜回来,说街市上菜蔬都涨价甚至都没菜了。

这与花草一个道理:雨下了十几天,农民田地的作物都被淹得差不多了,能扛到十几天已经是极限。

再者如今到处积水,河水上涨,从郊野进趟城不容易,于是要么是没菜要么是菜价涨价。

这对财力丰厚的萧家自然是没什么妨碍,顶多是件新闻。就算菜不多,厨艺高超的乌婶还是想法子做了苏酥炸河虾、腊肉炒藕带、凉拌丝瓜尖。饭桌上丝毫看不出任何萧条。

乌婶少不得要夸自家夫人:“夫人是吉人自有天相,我说怎么夫人前几天忽然去街面上买干货呢,原来是福至心灵。”

奶娘也赞同点点头:“莺莺这回买的好,我们家里有粉条、干豆角、榛蘑、木耳,还有腊肉腊鱼,就是不买菜 家里菜式都能腾得开。”

莺莺哭笑不得,她明明是下雨无事做才自告奋勇带着小娘子们去逛街。叫奶娘和乌婶这么一夸,倒像是未卜先知。

汴京城里那些中等门户就有些难过:市面上有些绿叶蔬菜都被贵门的管事抢走了,剩下只有烂叶,餐桌上没有菜叶只有用粥米、干粮对付。

有些会过日子的人家还有腊肉、腊鸭、腊鱼、咸菜做调剂,那些不会做日子的人家此时便只能死撑着。

那个唐红叶此时正发愁呢,她是个懒怠的,年初别人家里自己制作咸菜、腊鸭时她懒得做,还嘲笑别人“鼠目寸光,汴京城里这么富庶的地方什么买不到?”

如今家里没有蔬菜,腊鱼腊鸭集市上倒是有卖的,可是现在都翻了两倍三倍的价钱,小门小户的人家哪里舍得花那个钱?

她嫂子笑话她:“红叶前几天还嘲笑人家萧夫人,现在想来她当时买了许多腊鱼腊肉还有干菜粉条,这会子家里不愁喝不愁吃呢。”

唐红叶被挤兑得满脸通红,辩解道:“可她除了买干货还买了许多粮食,如今雨一天天落,那些粮食早就发霉了!”

说出这话的唐红叶一定没想到过两天汴京城里粮食都紧缺了起来。

粮食紧缺的理由与蔬果紧缺的理由一样:运不进来。

道路已经泥泞不堪无法行人,唯一的水路则涨潮大风大浪不大好走。

原本汴京城里粮店的那些存粮被满城的人这么买了二十天便也买空了,于是粮食价格也应声涨了起来。

这却是没想到,主要是许多人都没有存粮:因着这时候夏粮才上市正是价格低廉的时候,要存粮也是现在存粮才合适。

原先大家都没当回事,这里是汴京城还能缺粮食不成?

家里没有存粮,只能去粮店买粮食,一来二去粮价便水涨船高。

可是百姓们又不得不买,先前没有菜还可以忍忍,没有粮食可是要饿肚子的,于是只好拿出钱来买粮。

这时候唐红叶婆婆终于哀叹起来:“若有萧夫人那样的远见就好了!”

他们家虽然日子还算殷实,可拿出平常三倍四倍的价格来买粮还是很伤筋骨。

家里的人齐齐都看向唐红叶,她当初在家里家外没少嘲笑苏莺莺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可如今不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么?

唐红叶羞得面红耳赤,她处处嘲笑别人转眼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偶然遇见街坊邻居也被她们拿这一点来取笑,当真是没脸见人了。

莺莺丝毫不知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她正筹划着将这些粮食都散出去:“给遗属他们送上三十袋,给萧五公送上五袋,再给青娘子那些娘子们送上五袋,给裴娘子送去两袋,含蕊家送两袋,麻老头一袋,赶象师父那里也送半袋,剩下的只怕要想法子施粥。”

亲眷们收到这些粮食俱是感激。

像萧五公和裴娘子都是殷实人家,高价卖粮食也买得起,只不过这时候收到粮食总归是一份情谊。

含蕊和麻老头这样人家便有些肉痛了,只怕这些日子都不吃白面,转而吃白面掺杂绿豆面、高粱面粮食了。收到莺莺送的白面不亚于雪中送炭。

而赶象人、遗属这些人家已经买不起粮食了,粮食价格高涨,下雨让他们无法出去做工,便只有勉强一天吃一次糊糊,维持生存罢了。

这中间在莺莺那里做事的那些人还好,总有一份工钱可拿,而且还能在花满蹊店里吃饭,可是在旁的地方做工的遗属就没有这等好运气了:不是被辞退便是工钱减少,买粮食着实勉强。

这时收到萧家送来的粮食当真是燃起了最后一丝希望:这些粮食省着点吃也能吃个两个月。

这样一来就能挺过这次雨季了!当即对萧家感激不已,又听家里人说萧大人出外不在家,于是纷纷向长寿表示: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