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川将自己脑袋里所有的想法一古脑儿的倒出来的话,只怕冯布劳恩会因此而输得倾家荡产了。!
但秦川当然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会让人对他产生怀疑而自己也无法解释……那会是麻烦的开始了,而在这战争年代,谁也无法保证麻烦是什么,更不敢保证自己能解决这些麻烦。
所以,秦川只能像现在这样,有意无意而且很合理的“透露”出自己的一点想法。
冯布劳恩当然知道秦川这种想法很适用,尤其是在战场。
于是二话不说马又组织了另一个改进发射架的小组。
这个小组的任务在技术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他们主要是验证秦川所说的两种方案:
一:是否可以通过增强弹射器推力而达到将发射架缩短为一辆卡车的长度,并预估是否经济。
二:如果第一种方案不可行或是经济无法承受,是否可以设计一种可伸缩的发射架,并预估是否经济。
当然,这个项目与调试“靶机”是分开进行的,两者互不干扰,这样明显可以在很大程度缩短研发时间。
经过科研人员的日夜赶工,发射架在第三天安装完毕。
冯布劳恩和康拉德校对发射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测试过程是将一个与“靶机”等重、等体积的模型安装在发射架发射,观察发射是否成功以及是否平稳。
康拉德解释道:“往常我们并没有这么严格,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靶机’是廉价装备,我们可以短时间生产出‘靶机’的一切,但是……这一回我们需要飞行员,现在这时候找一个飞行员协助我们研发并不容易,我们必须要保证飞行员的安全!”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飞行员显然是战场的稀缺资源。
“可是,飞行员呢?”秦川问。
“她会来的!”康拉德校说。
“她?”秦川不由有些疑惑。
“是的!”康拉德说着,望向了北方,然后说了句:“她来了!”
秦川顺着康拉德的目光望去,见空一架飞机远远的朝他们飞来,秦川认出那是斯托(鹳式)轻型飞机,因为其有优异的短场起降功能且操控性十分优秀,德国空军将其大量用作侦察机,因为它的机翼又大又长,所以德军通常称它为“大鹳鸟”。
秦川很快发现这只“大鹳鸟”有些特别,因为它在空很随意的来了几个侧翻朝地面的人打招呼。
之所以用“随意”这个词,是因为这个动作其它德国飞行员也能做得出来,但做这个动作之前总会看到一点准备的痕迹,如平稳飞行一段距离或是拉高一点机头使自己不至于因为失误而突然撞向地面等等。
但这个飞行员却是一点准备的痕迹都没有,整个动作浑然天成,像一个西部牛仔在随意的把玩着自己的手枪。
然后飞机慢了下来,接着再稳稳当当的降落在营地的空地,降落的位置距离发射架仅仅只有几米远。
机舱打开,一名飞行员出现在舱门,将飞行帽一脱,露出了一头漂亮的卷发。
“嘿!”营地里很快响起了她阳光的笑声,她一边挥着手一边冲着众人叫道:“我没有迟到吧!”
“不,汉娜!”康拉德校高声回答:“你来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