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认为,如果美国全力以赴抗击日本,最终苏联和英国会分道扬镳各自为战……这并非不可能,历史的苏联和英国差点闹僵,因为即便有美国在间全力搓合,英国还是一心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寻找各种借口不进攻法国而是进攻意大利,直到最后没办法了:苏联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并扬言要和德国谈判,这才逼迫英国同意进行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英国人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苏联在战场取得了优势的确有跟德国人谈判的资本,而一旦苏德议和,那么英、美两军要承受来自德国的全部压力了。
可笑的是,英国人在战场如此自私、如此丑陋,如针对法国的“弩炮计划”,如“火炬计划”,再如缅甸的“逃跑计划”……然而,电影却将英**队及将军美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如将军最后一个撤退,甚至士兵全部撤走将军还要留下帮助法国人。
罗斯福考虑问题不会像丘吉尔这样如此短视只顾眼前利益。
罗斯福考虑的是:如果美国不介入欧洲,那么英国和苏联有战败的危险或者与德国、意大利形成长期僵持不下的局面,这样一来,即便美国在太平洋战场打败了日本,最后也要与精疲力竭的英国和苏联一起去征服“第三帝国”。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不先将英国和苏联联合起来把最强大的敌人……德国先击败呢?
当然,美国也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伟大,美国是想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国际形像把英国从世界第一拉下来,这是一种长远利益的考量。而只顾眼前利益吃相贪婪的丘吉尔正好给了美国一个机会,所以英国是想不没落都难。
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两人僵持不下,只能把问题往报。
毫无疑问,英国想要进攻西西里岛的做法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反对……因为谁都看得出来英国是在找软柿子捏顺便拖延时间。
为此丘吉尔展开了一场外交之旅。
丘吉尔在斯大林面前打开了一幅南欧、地海和北非地图,并指着西西里岛说道:“阁下,请看看这里,德国人在这里拥有一个航空队一百多架飞机,另外还有意大利两百多架飞机,在巴勒莫港还有近百艘舰船。同时,现在又增加了一支德国舰队,虽然这支舰队是在塞大港,但实际却是以西西里岛为屏障,更有甚者,德国还在西西里岛以西建立了一条从阿尔及尔到法国土伦港的运输线,这条运输线同样也是以西西里岛为屏障,如果我们能拿下西西里岛……知道会发生什么吗?我们能取得北非战场的胜利,甚至威摄意大利,有可能还会使墨索里尼倒台最终迫使意大利退出轴心国!”
斯大林耐心的看完了丘吉尔的表演,然后表情严肃的回答道:“首相阁下,我认为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是……在你攻下西西里岛后,是否可以不用在法国登陆了?”
斯大林的话一针见血,西西里岛固然重要,但问题是在战略几乎可以说是多余的战争,因为打完西西里岛后想要与德国决战最终还是要从法国登陆。
相反,如果从法国登陆进而解放了法国,那么西西里岛战役可以不用打了,因为墨索里尼同样也会因为法国的解放倍受压力不得不下台,意大利同样也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