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都市生活>神眼鉴定师> 412.第412章 琉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2.第412章 琉璃(1 / 2)

“琉璃!”众人大哗!

“没错。 就是琉璃,其实很多人都误会说琉璃就是玻璃的另外一种叫法,其实也算对,不过嘛,在古代,就叫琉璃,而琉璃做法要比玻璃繁琐的多,虽然用的是同一种物质,可是做出来的东西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这种毫无杂质纯洁的晶体,就是琉璃!”

要说这些人中对琉璃有一些了解的只有王胖子,不过每个古董专家都有自己的领域,王胖子也只是听说一些关于琉璃的事情,但并不是很熟悉,哪有几个人像许阳现在这样妖孽,那大脑不论是容量还是记忆力都堪比千年老妖。

所以许阳看着这些人还是有些茫然就继续说道:“其实没有什么好想的。我继续说一下吧,也给大家解释一下关于琉璃的事情。

琉璃,亦作“瑠璃”,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你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完全的古代工艺制作出来的琉璃!

其实琉璃有很多种叫法的。流离、琉璃、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中国古代琉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玻璃,所以不适合用于制作饮食器皿,一般常用于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也常用于建筑材料中,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及现代中式建筑的重要装饰构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重要建筑。琉璃是佛家七宝之一,自古以来,琉璃被人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神话色彩,随着近现代脱蜡铸造法的复兴,琉璃工艺品开始日益流行。

琉璃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早期产品以珠、笄为大宗,还有簪、扣子等。笄,颜色以蓝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诸色。明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增加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

这是史书上的一些记载,要而还有一些野史传说,那就相传的更久远一些,我在看书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关于琉璃的传说。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吧。这个传说是一段关于西施泪的传说: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496年),范蠡为越王勾践督造王者之剑。历经三年烧制才得以铸成,王剑出世之日,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绿色神奇粉状物体,与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阴阳造化所能达成的极致,于是将这种物品随铸好的王者之剑一起进献给越王,并将此物称为“剑道”。

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了王者之剑,却将“剑道”原物赐还,还以他的名字将这种神奇的物质命名为“蠡”。当时,范蠡刚刚遇到了西施,为她的美貌倾倒,惊为天人,他认为金银玉翠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相配,所以遍访能工巧匠,将以自已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相传这就是世界最早的琉璃配饰。

不料就在这一年,战事又起,勾践闻知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意图讨伐越国以报父仇,所以决定先发制人。范蠡苦谏未果,越国终于遭到了大败,几近亡国。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将“蠡”送还给范蠡,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至今还可以看到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这个名字演变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