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1 / 2)

好么,一下子都变成算命看相了!

陆持挠了挠眉毛,懒得理会岳家人卖什么关子。开口说道:“我的调研文章还是以l先生署名吧。”

岳凜眉头微皱,正要开口,陆持摆摆手说道:“岳大哥,你还是正常点说话吧。突然跟我打商腔,我很不习惯。”

岳凜哑然失笑,却因为陆持这一番打岔,忘了自己想要说什么。

接下来这一段时间,陆持仍旧保持着之前的节奏,努力兼顾学校上课和dh兼职的同时,还不忘维护校园网的运行以及埋头整理资料写文章。

因为pk网和汽配厂的审计工作完成的特别漂亮,陆持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针对两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给出来的企业管理方面的建议也很有价值。在有心人的宣传下,很多客户都知道dh来了个特别厉害的实习生。

临近年末,所有企业都要面临年审大关。跟dh经常合作的老客户们也都清楚,dh在跟客户洽谈合作时,通常会在内部先设定一个标准成本,然后根据标准成本的数额跟客户洽谈审计费用。而这个标准成本里面,占据大头的是人工成本,通常也叫小时成本——即在一个项目中,所有项目组成员每小时的工作报酬。不同级别的审计师每小时的薪水都不一样。其中最贵的是合伙人和高级审计师经理,每小时的工作成本均在五千元以上,最便宜的就是实习生,每小时只有三百五十块钱。

一般情况下,客户为了尽快拿到审计报告,项目组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都不喜欢用价格便宜但是水平也很差,除了打杂以外,在业务方面基本帮不上忙的实习生。但是陆持的存在打破了这个潜规则。

很多跟dh经常合作,并且熟悉dh机制的老客户们为了省钱,或者是猎奇方面的原因,纷纷点名要陆持给他们作审计。而在dh内部,审计项目组的负责人、审计经理和高级审计经理们则更加清楚陆持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为了节省时间和项目成本,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年终考核的数据更漂亮(因为项目组负责人的考核成绩跟项目收入成本比直接挂钩),这些项目负责人纷纷在自己的项目里添上陆持的名字。

由于申请陆持进组的项目实在太多,还有一些是客户指名非要陆持加入的项目,很多项目又是同时进行的,以至于陆持的工作时间计划表根本排不开。这些项目负责人又没啥职场谦让精神,几方人马僵持不下,把负责安排人员工作时间表的小组秘书们也为难够呛。闹到最后,这一场抢人大战直接闹到了合伙人跟前。

“明明是我先抢到陆的,我在十号就已经把陆的名字添到我们项目组了!”

“我们的客户在洽谈合作时,就已经指明了要让陆加入项目组,这可是写进合同里的。我们dh可是国际大公司,总不会连这点契约精神都没有吧?”

“把陆借我用几天吧,我们需要他帮忙核对一下数据。不用几天,几个小时也行啊!”

“我已经跟陆私下沟通过了,他答应进我们的项目组!我们dh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

“……”

几位合伙人被下属们炒的头疼。实在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居然也会影响到dh的正常运转。

闹到最后,几位合伙人们没有办法。在经过一致研究讨论,甚至给总部打过报告之后,决定给陆持升职加薪——从实习生到初级审计师一级(sa1)再到高级审计师三级(s3),陆持用短短半年的时间达到了大多数同事工作五年才能达到的成就——这还是在陆持大学还没毕业,没能考下注册会计师,达不到提升审计经理的硬性条件下,做出的决定。

而合伙人们之所以破例给陆持升职,也是希望从内部化解某些项目负责人投机取巧的心思——陆持升职高级审计师三级后,每小时的标准成本也提到了1800元,而他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却依然跟实习生一样属于兼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会衡量自己的项目成本,从而有节制的使用陆持。与此同时,那些点名要用陆持做审计的老客户和跟着起哄的老客户们,也有觉得使用陆持的成本太高,从而改变想法的。

直到此时,陆持才算清净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dh虽然是出于无奈才破例提拔了陆持,但是陆持入职半年创下的升职记录却永远留在了dh的历史上,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以及后来者们仰望的奇迹。

不过这一系列风波对于处在漩涡中心的陆持本人来说,却没有太大影响。此时此刻,陆持的全部心神都在他的调研文章之上。

2001年11月11日,全世界单身汪的狂欢日,也是陆持自己的生日。

岳氏金融研究所定期发行的金融周刊上刊登了一则由l先生撰写的一篇从宏观和战略角度出发的调研文章——《由股权分置浅谈华夏金融市场混乱现状》。

第85章

股权分置, 指的就是在华夏股票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份,按照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被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的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换句话说,就是普通股民们能够在证券交易市场买到的股票。而非流通股大多为国有股和法人股, 持有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们不能像普通股民那样, 直接在证券交易市场买卖股票。但与之相对的, 则是持有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东们的持股成本很低, 但是他们所持有的股票价格却跟流通股一样。

就像是同样买水果,普通客人在水果店里买是十元钱一斤,店家在果窖采购的水果成本是五元钱一斤,农民伯伯在地里种水果的成本可能连一块钱一斤都不到。

正是因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持股成本如此悬殊, 那些在金融市场上的庄家们就会利用这一点——他们想要坐庄的时候,通常会直接选中一家上市公司。这个上市公司的规模不大, 效益也不高, 庄家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直接从上市公司的股东手中收购国有股和法人股,完成对这家上市公司的控制。然后再通过不断地制造各种利好消息,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换手倒货的操作, 人为的抬高股价。等到股价升到一定程度, 吸引了大多数不知真相的普通股民们蜂拥抢购的时候,庄家们就开始小心翼翼地抛出自己手中的股票, 让普通股民接盘,同时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们购买他们手中的非流通股。赶在股票原形毕露崩盘的时候,庄家们早已抛盘套现, 逃之夭夭。

就比如当初被曝光的jk科技,不就是庄家用相对很低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养殖场,通过各种利好消息和换手倒货的操作人为的拉抬股价,刺激不明真相的股民们在证券交易市场上疯狂抢购股票,然后又通过各种并购重组等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最后把一家养殖场改头换面变成所谓的高科技公司。然后再以这家高科技公司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其他资本筹集资金,筹集到的资金则用来收购其他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和国有股,继续之前拉抬股价的操作。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这个金融泡沫支撑不住,或被人戳破或者自己破裂……

l先生在调研文章中明确指出,只要华夏金融市场上股权分置的制度不变,类似jk科技金融骗局的操作就不会消失。因为这种投机取巧的成本极低,收益又太大。最后坑害的只有不知真相的民众,以及不得不替庄家们接盘的国家。

与此同时,l先生还在调研文章中提到了庄家们在利用股权分置的现状坐庄炒作的同时,为了筹集资本运作的资金所进行的一系列违法操作。比如说庄家们和全国各地的金融机构合作,开出丰厚的利息请金融机构们帮忙筹集资金,这些金融机构为了赚取高昂的手续费和利息,明明知道庄家们操纵股价的行为却视而不见。

l先生认为,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中,庄家们可以联合一切盟友制造出各种利好消息刺激股价的上升,而普通股民和投资者们却因为信息方面的不对等以及技术方面的缺乏,无法区别股价究竟是自然而然的走高还是人为的拉抬。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l先生还在调研文章中指出,普通股民们就算想要炒股,也应该学习一下技术分析。至少要学会看财务报表和相关的审计报告。而不是人云亦云,一窝蜂的买涨买跌。

举个通俗的例子,相看对象时都知道听其言观其行,买股票其实也是如此。不要光看那些上市公司在新闻报道中鼓吹自己有多少多少资产准备创建多大多大的项目,而是要看这家公司的真实收益和投资回报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它的产品或者投资项目在现实中都没啥竞争力,或者纯属“查无此货”的状况,那么它在金融市场居高不下的股价又是从哪儿来的?

l先生还在调研文章中分析了一下m国股市和香城股市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这两者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华夏金融市场如果想要改革,应该从哪方面入手。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在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举证下,那些提议竟然都有几分可行性。

为了撰写这一篇调研文章,陆持耗时许久几易其稿,几乎将金融研究所的资料全都看了个遍,最后的成稿却不超过两万字。然而这两万字却是字字珠玑,直接用详实的数据啪啪啪的打了整个股市的脸。

陆持还在调研文章中构建了一个模型,直接在模型中罗列了几乎所有庄家坐庄操纵股票的手法,还建议感兴趣的读者们对照模型自己扒股票。

陆持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懂他的文章,撰写文章时尽量采用列举法和举例子,所以文字朴实通俗易懂且很有趣味性。好多读者们在读完文章之后,竟然真的按照文章里面的模型照扒股票。结果这一扒就不得了了——这些股民愕然发现在华夏金融市场上风生水起价格奇高的几只股票,竟然毫无例外的都有庄家操作的痕迹。反而是一些在实际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企业,他们的股票价格大都不算太高——甚至还不到那些有操作痕迹的股票价格的一半。

之前是没有人点拨,如今陆持一语惊醒梦中人,还在孜孜不倦的追捧那些高价股票的股民和投资者们瞬间懵逼了。他们的情绪从不敢置信转变为将信将疑,甚至还有动作迅速的股民直接抛掉了手中的股票落袋为安。

一般情况下,喜欢炒股的股民们大都是手里有闲钱,热衷追求新事物,或者是对新事物接受的比较快的那部分人。简而言之,这个时候炒股的人,或是为了搜集消息,或是因为生活习惯,大多数都是上网的。

于是这些看了文章将信将疑的股民们,或者在股票交易所扎堆儿讨论,或者在网上讨论——在网上讨论的又大多选择校园网的交流版块。一时间,倒是给校园网增加了不少流量。

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只说陆持的调研文章一经发表,果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文章深度剖析的由华夏股权分置现状所引起的各种混乱现象一一被证实。一时间,广大股民们对于金融市场的信任度降到了最低。很多人在恐慌之下纷纷抛售股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华夏股市就出现了一轮狂跌。沪城证券交易所的综合指数从3000点一路狂降到2200多点。陆持的一篇调研文章竟然引起了一轮熊市的爆发。

而在这一轮熊市当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自然就是此前一路风生水起,但是在陆持的调研文章发表后饱受质疑的尚隆集团。雷万钧恨不得一口老血憋在胸口,但还要想尽办法筹措调度资金,维持住尚隆集团在金融市场的基本运作。而雷万钧想要刺激股价上升,却又不可避免的采用了陆持在金融模型里提到过的种种拉抬股价的做法。股民们对招l先生的调研文章一一印证,就如同是一面照妖镜直接照在了尚隆集团的身上,顿时让这座庞然大物的种种作为无所遁形。短短几个月内,尚隆集团的股价就从原先的每股将近两百块一路跌到八十多。即便雷万钧操盘的手段妙到巅峰,对于资金调度的把控精确到个位数,也着实抵抗不了股民大军们釜底抽薪般的抛盘风。

当然了,受到影响的不止是尚隆集团和其他坐庄手法大同小异的庄家们。诸如岳氏集团张氏集团这些实业集团其实也受到了波及。不过这些实业联盟在股市上的投入有限,就算股票价值缩水也并不影响这些行业巨鳄们的实际运转。反倒是一些资本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受到熊市的波及险些造成资金链断裂。早有准备的实业联盟们则趁此机会,挥舞着支票四处收购这些因为资金短缺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为自己的实业帝国添砖加瓦。也算是吃了个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陆持的调研文章和股市大跌的现状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知道华夏金融市场因为政策法规不健全的原因,存在着种种漏洞,所以才会滋生各种庄家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但是身在局中的人们没有办法全面的指出这些漏洞,指出那些庄家们到底是如何操作的。更没有办法提出可行性的限制措施。

l先生的调研文章可以说是第一次全面且深刻的剖析了华夏金融体系的种种不健全,以及各种庄家坐庄的模式。甚至还提出了一部分可行性建议。虽然这些建议尚显粗糙,颇有些纸上谈兵的天真稚嫩,但是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受到这一篇调研文章的影响,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类金融报纸和杂志专栏开始连篇累牍的讨论起华夏金融市场的改革。很多文章的撰写者甚至是社会各界的大牛,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际操作经历。由于这些人的积极探讨,华夏金融市场这潭深不可测的水开始渐渐清晰……

不过这些事情都跟陆持没啥关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