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秋英离开窗边,回了屋。
于书燕夫妻两人吃完面,她便又在厨房里烧了热水,夫妻两人洗漱干净后便躺下休息了,倒也安生。
第321章 准备过年
第二日送走秦楚,于书燕也准备出门,不过在出门前她得跟俞氏好好说说,关于以后齐家宴席一事,一但真有去的情况下也得万般小心注意的。
于书燕来到屋里见到俞氏,俞氏又在做衣裳,仍然又是给她四儿做的了,她做得仔细,一针一线很是小心翼翼,穿在身上也是极为有型,基本秦楚的衣裳都是出自他亲娘之手。
于书燕在俞氏身边坐下,俞氏也没有停下手中活计,只淡淡开口,“可是有事儿?”
“娘,我昨日参加任府的宴席,见到了知县夫人。”
于书燕还是坦白说了。
俞氏却像是知道似的,她点了点头,“这个我知道。”
她知道?于书燕似乎没有告诉谁,算了,眼下要说的不是追究为什么知道的,于是于书燕将知县夫人所说的话说给了俞氏听,这一下俞氏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眼神看向老四媳妇。
“知县夫人当真这么说的?以后准许我们前去参加府宴?”
俞氏看着她,于书燕点头。
“娘,知县夫人那日许是气着了,但内心还是清楚的,只是以后任府的宴席还是少去的好。”
“以后任府的宴席不到迫不得已,我不会再去,事后我也想过的,想来不少夫人都会有我这样的想法,不求高攀,也但求无过便好,不管是得罪知县夫人还是得罪了那位贵妾,都不是好事。”
俞氏一脸坦然的说出来,于书燕听后还有些错愕,原来婆母也是知道这个中的机锋,既然婆母这么想,她也便放心了。
于书燕从俞氏房中出来,在外头便遇上了大嫂毛氏,毛氏朝她看了一眼,却并不说话。
于书燕也没有心思搭理她,便径直出了门。
毛氏进入屋内,俞氏便交代道:“家里人也该要回城里来了,昨个儿派人送了信,过了腊八他们便过来,老大媳妇从那盒子里拿上五两银子,多置办些吃食,以备不时之需。”
“诶。”
毛氏应下,便来到桌前打开盒子,就见里头还有数十两银子,也不知婆母手中的银子是怎么来的,想来多半是以前存着的,这一次带来了城里,平素他们向来节约,今年入秋又有了收成,卖了粮食,便能赚下不少银子了。
毛氏的手不知不觉摸到了那块大些的银子,但还是犹豫着将手缩回,拿了五两碎银子后将盒子盖上,接着收起银子,便出门置办东西去了。
第二日秦家人全部回了城里,村里的院子收拾好了,吕二丫又是个勤快的,倒是利索,留着那村里的三丫头帮忙照看一下,时不时的回院里去收拾一下,以后回村里也方便。
不过吕二丫这一次回城后,当她看到城里这两进的院子,以及这清幽的柳树街,她便动了心思,她也要像大嫂和三弟妹四弟妹一样留在城里生活,她才不回去喂牛喂马,还得砍柴做饭,留在城里多舒服啊。
为此吕二丫一回到城里的院里便抢着做事,先是将院里院外扫了一遍,又抢着做饭,毛氏正愁着做饭辛苦,这大冷天的,还得洗衣做饭,她的手都要受不住了,如今有个勤快的二弟妹过来,高兴坏了。
吕二丫只盼着自己在城里也是有用的,便因此而留下,相较于村里,城里的这点活计算什么。
俞氏将一家人召集在堂前,便说起了家里的情况,这一次生哥儿去了一趟永安寺后便活泼多了,也不会夜哭了,人都长得胖了些。
只是这一趟永安寺花费的银子,俞氏也一并说了,至于卖田地的事,她自是暂且没说,打算私下里与丈夫商量着去,待丈夫同意了再说,毕竟这些田地可是丈夫秦有富的根本,丈夫一向看重田地,也是泥腿子出身,对自家田地有一定的感情,想要这么卖了,怕是会难受。
一家人在一起倒是吃到了久违的二嫂炒的菜,味道果然好,同样的菜从吕二丫的手里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便是俞氏也忍不住多吃了碗饭,于书燕也是吃饱了。
一家人吃过饭后便在院里转了转,瞧这城里两进院子就是与村里的不同,便是围墙也比村里头的高,跟他们家建的一样高,如此也免得与邻居之间产生隔阂。
瞧着城里的日子是不错的,秦有富倒也看得出来一家人都想住在城里,可是他们这么住在了城里,也不可能就这么坐吃山空,得想法子做些事情,于是秦有富便吩咐三个儿子明个儿便上街寻事儿做去,秦家有三不做,不做富户家的下人,不做生意,不做坏事,要寻来的事情也必定是光明正大的。
接连几日,秦家三兄弟在外头闲逛,寻了几日的事,最后只有秦乐寻到了一份差事,却是接了街头挂灯笼和贴对联的差事,那是官衙里的差事,却因衙里差兵太少,做不过来,年底了,庾县城里内外都是喜气洋洋,各街头牌坊都要挂上红灯笼,还有两边树木也要修整。
至于贴对联,那更是要会识字的来,秦乐识得一些字,他被选上了,他顺势还推荐了二哥帮着修整官道两边的树木,以及兄弟两人包下这些活计,年前做完,便能得到三十两银子。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是放在村里头,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秦家终于在城里有名气,这么好的差事可不是普通人能接得了手。
要是放在以前的秦乐,也自是不敢上前打探,可自从他在史家的铺里做过生意后,胆子练大了,口才也练好了,秦家人本来就聪明。
秦乐更是脑子灵活,他借着四弟的名头,便与差兵攀谈上了,原先说是做个帮手,没想人家将整个差事交给他,就两兄弟做事,时间的确紧迫了些,可是秦家兄弟向来勤快,做事也麻利,两兄弟要是做不完,便晚上也帮个手,左右在家里呆着也是闲着。
老二老三寻到了事做,老大却守在了家里,老大庄户出身,嘴巴子笨,不像秦乐那般敢出口相问,于是寻了几日都不曾寻到差事,便闲在家中,家里人虽没说什么,但秦安却觉得不好意思,自己身为大哥还不如两位弟弟,那怎么行。
第322章 贪了银子
于是秦安又上街头寻事做,正好那书铺里缺个人手,秦安也识得几个字,字不多,却也让书铺里东家欢喜,毕竟想要寻个识字的人着实太难了。
秦安帮人家卖笔墨,倒也是高雅之事,秦家两老的也没有反对,可是这工钱却是少,一天下来才二十文的工钱,做到年底都不到一两银子,哪及二房三房赚钱,毛氏知道后却是反对。
秦安颇有些不高兴,“在外头做苦力,也不过十文一天,我如今卖笔墨,还能在铺里看看书,如此轻松的活计,二十文一日的工钱已经是高的了。”
毛氏气得不说话了,瞧着丈夫是铁了心了,可惜赚那么一点儿银子,她原本想落下一点儿给娘家送去过年的也不成了。
秦安这人实在,又很是负责,他识得的那一点字也是四弟所教,家中的人必须学会一些常见字,一是怕别人讹骗,二是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然而便是这样的浅显在这书铺里也算是最会识字的伙计。
秦安发现在这城里,一但识字便能寻到事情做,比在村里呆着好赚的多,于是秦安便乘着这些日子做工也接着开始翻看这些书集,他不认得的字,便记在心里,回来问四弟,不识的字的,不明白的意思,他便闲着无事将全部记入脑中,回来后拿根树枝在地上写上一遍,再一一识全。
不知不觉,秦安反而喜欢上了这样的日子,不但能赚到轻松的工钱,还可以免费看不少的书。
然而毛氏看着丈夫一向粗鲁的只会下地干活的泥腿子,眼下却读起书来,年纪一大把,莫不是还想去科考?
毛氏却是能识不少字,不但识字,她还能做出诗词出来,只是学识有限,诗词也不是很惊艳,然而放在女眷中 ,这已经算是最厉害的了。
于书燕忙着年底的生意,越接近年关,买布料的客人就多了,街头过年的气氛越浓,一年下来舍不得花销的百姓也都跟着舍得了,扯新布做新衣,上街买零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