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老师,我觉得这件事情咱们还是要再商量商量。”舞蹈教室的玻璃门外,《跳出我天地》的导演唐风雨有些为难的看向他身边的制片人、
在他身旁,制片人宋临背手而立,视线落在舞蹈教室内,那一群朝气蓬勃的芭蕾舞男孩身上。
唐风雨说:“这是一部音乐剧,重点应该在唱演上,跳的好不好并不是唯一评判的标准。您为什么非要从芭蕾舞系选人呢?”
就拿伦敦西区原版来说,《跳出我天地》上演11年,前前后后有七八个不同的男主版本,大家的侧重点全都在唱演上。虽说是“追梦芭蕾”,但男主角的芭蕾姿势做的并不标准。
宋临却摇摇头:“不一样。原版男主是11岁,他刚刚开始练舞,所以即使他跳的再不好,只要他有潜力,他的家人就愿意培养他。”
宋临又说:“可是咱们的男主角已经15岁。到了这个年纪,如果他展现不出来过硬的舞蹈实力,是无法和父亲抗争的。如果我选的演员,在舞台上跳的磕磕绊绊,连一个单脚旋转都撑不住,那么在观众眼里,他放弃正常升学去练舞,这个故事缺乏说服力。”
关于男主年龄问题,也不是他一拍脑袋就决定修改的。主创团队聚在一起碰过无数次,做过大量的观众调查。
这一点也和国情有关——对于绝大部分的国内家长而言,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11、12岁的孩子会叛逆。因为在他们眼中,11岁还属于“儿童”,儿童怎么会有叛逆想法呢?呵呵,他们连想法都没有呢!
所以,如果剧组要照搬原版设定,写一个“11岁的男孩在父亲下岗时逃掉课外补习班去学芭蕾舞”的故事,就无法和观众产生共鸣。
但是年龄扩展到15岁,扩展到高一新生身上,把主角和他的家庭放在压力倍增的高考环境下,那么整个故事就会变得更符合国情。
但相对的,男主必须有过硬的芭蕾功底,否则就缺乏说服力。
正因为如此,制片人宋临才会坚持选一个舞蹈特长生。
他们走进舞蹈教室时,芭蕾舞系的男孩子们正在上课。因为所学的舞蹈动作、要求的身体素质不同,男女生的专业课是分开上的。
屋里,十几个年轻男生站成两排,挺拔,轻盈,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就连唐风雨都必须承认,他们跳的确实完美,远比之前在沪城、辽城见过的苗子好多了。
他们要在华舞附中停留半个月,仔细考察14到18岁的芭蕾舞系学生,选出变声期后嗓音条件还不错的,再进行下一步的视唱考核。
“对了。”宋临忽然想起来,转头看向芭蕾舞系的系主任,“我之前听说,你们芭蕾系有个‘小王子’,还代表学校去俄罗斯的瓦岗诺娃芭蕾舞学校交流过?他毕业了吗,要是没毕业,也让他过来试试镜吧。”
提起曾经的爱徒,系主任顿了顿,语气有些低落:“你说的是向猜吧?他本来应该这届就毕业的,可是出了点意外,休学一年。他现在转系了,去了歌舞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