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其他类型>穿越古代做夫子>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7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75节(1 / 2)

楚辞一张张翻阅着,发现各县报上来的成绩都还不错,可见这些学子对于新教材的解读还是比较到位的。虽然也有一些村子比平均值低了不少的,但也并不让人意外。毕竟一项政策的推行,哪能一时之间让所有人都遵守并推崇呢?他相信,这些阳奉阴违之人,在经过这次测试后,应该也会有所改变,毕竟成绩全府通报,他们不上进,那些地方官也得逼着他们上进。

翻完了成绩他又翻了分析表,发现大家的分析和提出的建议都十分中肯,不由赞许道:“这次全府测试本官虽没有参与,但从这些东西上面,也可看出各位大人操办的是井井有条的,可见各位大人这段时间于公务上十分尽心,本官心中深感安慰。今晚便由本官请客,必好好犒劳大家一番。”

然而大家的反应却不在楚辞的想象之中,只见周青又呈上了几封信函,并且声明其实这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禀报的事情。其他的事他们商量着便处理了,这件事,却非得楚辞拿主意不可。

楚辞接过信函扫了一眼,发现信封上的落款都是xx府提学司,他顿了顿,忍不住回想了一下自己与他们之间的纠葛,好像也没得罪谁吧?

回忆无果后,他拆开信函一看,发现这居然都是其他几府提学的亲笔信。各位大人行文风格迥异,但从用词上能看得出都是经过再三斟酌后才写出来的,甚至有些还隐隐透露出几丝讨好之意。除此以外,他们想表达的内容也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想过来互通有无,顺便学习一下漳州府先进的办学经验。

当然,这句话是楚辞根据他们的说法自己总结的。可是,这几府怎么会贸然提出这个要求呢?要知道之前漳州府模拟考的时候,他们还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来的。上次漳州府用新编的教材时,也从其他几府传过什么“误人子弟”、“断人前途”之类的话,怎么一时之间变化如此之快?

面对楚辞不解的眼神,周青连忙替他解惑,听了他的话,楚辞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是因为提学齐鲁直被刺杀,巡抚林甫同事迹败露导致的。钦差大人如今正在彻查此事,顺着线索往下一查,大小衙门里已有不少人落马了。这导致南闽省内部官员人人自危,毕竟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上,谁私底下没点见不得人的东西呢?一旦查出来可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在这严峻的形式下,有些敏锐的官员却发现了,此事虽牵扯了不少人进去,但提学司的另一位正提学杜玉却是稳坐钓鱼台,不止没有被盘问,反而还隐隐有一家独大的倾向。根据他们私底下的分析,杜玉也是最有可能接任南闽省巡抚的人选。

当然,这个前提是皇上不从京城指派人手下来。不过,就算是从京城派了官员来接任也没什么好怕的,自古以来都是强龙难压地头蛇,新来的哪比得上已经在此地根深蒂固的杜玉呢?

要知道,单凭职位来看的话,正提学是与巡抚同级的。眼下南闽省出了这样的大事,正是群龙无首之际,虽说水师大营里还有一位元帅,可这岸上的事,和他们可没多大关系。是以,一贯不显山露水的杜玉一派,就凸显出来了。

为了讨好杜玉,那些官员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打听到他为漳州府的“全府测试”亲自命题,平时对于漳州府提学楚辞提出的一些想法也多加赞赏之后,某些人便纷纷向楚辞飞去信函,誓要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借此达到讨好杜玉的目的。

楚辞盯着信函出神,本来他是准备循序渐进,待漳州府这边的模式进入成熟阶段后,再逐步向外推行的。没想到林甫同下马,反而推动了他前进的步伐,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声巧合。

“大人,您是怎么想的?”周青等人见楚辞盯着信函沉浸其中,忍不住开口询问。

楚辞回过神,看着下面的官员们,说道:“此事诸位也已知悉,本官想先听听你们的想法。”

“下官觉得此事可行,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们既然虚心请教,我们何不大方接受,有好的方法也该惠及其他几府的学子们。”有人说道。

话音刚落,又有人反驳:“此事不妥,新策才实施数月,怎能让旁人知悉?”

底下的官员们纷纷各抒己见,其中有赞同的,也有人提出异议。最终还是赞同者居多,最重要的是,楚辞本人也是持赞同的态度的。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

决定了之后便是制定计划,商议章程。此次是他们漳州府面向外界的第一步,若是出了差错,恐怕会贻笑大方,也会让他们在漳州府学子面前失去信誉,对之后要推行的一些政策十分不利。

为了让这次活动合理化,楚辞特地去信询问了一下杜玉的意见。杜玉仔细考虑之后,给楚辞回了信。

楚辞看完之后总结了一下杜玉的意思:一,互通有无很好,但要注意别让他们生搬硬套,还需针对各府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学习;二,此次交流的新式教学仅限于蒙童班,科举班暂不适用。

对于第一条,楚辞很赞同,前世的教育模式也经常创新,一旦有哪个地方出现了现象级的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立刻就会招致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争相学习,像什么“x郎口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等,无一不令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叫苦不迭。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模式虽然都有好处,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上级强行要求教师们把它们套在自己的课堂上,最后只能学成四不像,根本是与之前想要实现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第二条,楚辞想了一下,而后明白了杜玉的顾虑。

蒙童班的孩子们刚入学,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使之按照他们预想的路线成长,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其他人更强些。

而科举班的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方式,乍然要求他们接受新东西,只会让他们更加迷茫,甚至影响他们在科举试场上的表现。在老派取仕的科举制度没有改变之前,他们的学习方式最好不要有太大的变化。

而楚辞想要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循序渐进的改变原有的制度,让老百姓们可以多几条出路。这个想法实现起来也许很难,但能有一个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也该是一件幸事吧?

想到这里,楚辞拿出之前制定好的计划再次开始修改……

第444章 大课间

“这漳州府也不怎么样啊!想来百姓日子应也不太好过。”一个穿着长袍大腹便便的男子下了船, 面对着稍显冷清的码头,忍不住感慨道。他们株洲府乃是南闽要塞之地,每日往来的商船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王兄此言差矣。”从另一艘船下来一个蓄着山羊须的清瘦中年人反驳道, “此地码头修建不过一二年,有这般景象已是难得。你看那些百姓,穿的衣裳虽旧, 但上面可没几个补丁。”

姓王的依言看去, 码头上那群扛着布袋穿着短打的汉子衣服上确实少有缝补的痕迹,但他嘴上仍强说道:“出门在外, 自然是要体面些的。”意思是说他们只是打肿脸充胖子, 表面光鲜罢了。

山羊须笑了笑:“普通百姓自然如此,可他们是干粗活的, 好衣裳哪里肯穿来干活?要不是生活确有富足,恐怕这样的天气, 他们宁愿光着膀子, 也是不肯让汗水渍了衣服的。”

“杨兄真是明察秋毫, 是我失言了。”姓王的也不死鸭子嘴硬了, 痛快地承认自己刚刚说错话了。

“哪里哪里。”姓杨的摆摆手,“我也是来前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漳州这两年的生意已经不声不响做到江南一带去了。你还记得前两年风靡一时的玉融丸吗?听说就是那楚提学弄出来的。”

姓王的听见玉融丸, 忍不住回味了一下那滑弹鲜嫩的口感, 而后才疑惑地说:“可我听说,玉融丸是京城那边的菜色啊?”

“非也, 老夫有一个学生在京城当差,我特地写信去问过,以前京城的人根本就没吃过这个。想来是为了卖出好价钱, 借势罢了。”

两人正聊着天,没察觉不远处一个脖子上挂着奇怪牌子的年轻人看了他们好几眼,还是他们的手下发现后,警告地看了那年轻人一眼。

没想到的是,那年轻人被警告了不仅没有离开,反而还上前几步,恭敬地问道:“敢问两位大人可是受邀前来参观的客人?”

王、杨二人有些讶然,他们明明已经乔装打扮,为何这人还能一眼认出他们的身份呢?

也许是他们惊讶的表情太过明显,那年轻人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虽身着常服,可你们通身的气派却不是普通百姓能有的,故而小人一眼就认了出来。”

姓王的被他说的舒心不已,姓杨的环顾了一下四周,顿时了然于心,原是他们脚下踏着的官靴出卖了他们。

“我们大人让小的给二位先告个罪,这几日事务繁忙,实在是没空亲自相迎,特命小的在此恭候大驾,还请二位大人见谅。过去的车马已经备好了,还请两位大人随小人前往。”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这年轻人一脸笑意,说话又十分好听,叫人根本生不起气来。

王、杨二人刚想跟着走,却见这年轻人突然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一脸懊恼地说道:“小的差点忘了,这是小人的工作牌,还请二位大人过目。”

他摘下脖子上挂着的东西,递到姓杨的人手上。

这工作牌小小一张,上面记录的东西却不少,最末还盖着提学司的大印,以防假冒。

王、杨二人面面相觑,他们为官虽已有二十余载,但这警惕之心尚有不足。没点出来倒罢了,但点破之后细细一想,竟不觉出了一身冷汗。假若这接应之人心怀不轨呢?他们这样贸贸然跟上去,岂不危险?

楚辞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会唤起这些大人们的危机感,他只是考虑到可能会有人警惕心较高,才让他们出示一下工作牌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