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位长辈说过,人与天斗其乐无穷,人与地斗其乐无穷,人与人斗其乐无穷,我辈年轻人,何惧和人相斗??”
戴皋手捧茶杯,好久没有说话,他盯着陆铮,看到陆铮言谈之间尽是自信,恍然间他才想起陆铮今年才二十多岁呢!
年少轻狂,少年人哪里会知道怕字怎么写?戴皋不由得想到自己二十多的时候,那个时候他戴皋还是一个刚刚从乡下进京的穷书生呢!为了中进士,他在京城住了六年,最困苦的时候他需要卖字换米,那个时候他何曾怕过?
前面没有路,那就闯出一条路来,前面万分艰险,内心便愈发有斗志,恨不得将天下最难的路留下来让自己走,唯有如此才不枉这一生!
戴皋这一生也算是极富有传奇呢,其中所经历的坎坷,所经历的磨难一时真的难以用言语表达描绘。只可惜现在他老了,人老之后便不再愿意挑战,不希望自己的后辈走自己的路。只是这样的念头其实很不现实,因为陆铮还有大好的人生,而戴皋还剩什么呢?他所剩无多了,只剩下聊聊几年的光景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很好,你的思虑很周详!宋文松足以对付秦业嗣,而且他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因为他能否回到陇右,核心关键还是在于宋乃峰的态度!他打垮了秦业嗣,也许宋文松就不得不思虑他陇右的传承了!”戴皋道。
戴皋为相接近二十年,这些道道他自然看得明明白白,眼下对辽东来说当务之急的确是秦业嗣,解决秦业嗣,稳定辽东的内政是第一。接下来需要得到中原的粮食,这需要辽东和两河修好。
还有,山东那边,陆铮可能需要重新经营,因为山东眼下成了大康的中心,而且山东可以联通高丽和东夷,这方面的贸易对眼下的陆铮来说也十分的重要。这样算起来,陆铮面前横亘着很多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是他辽东能够稳步前进的根基。
陆铮行事是极其果决的,第二天银安殿上陆铮便将出兵的事情敲定,陆铮败宋文松为大将军,命他率兵五万人马从盛京出发一路往西,大军驻扎连山一带,寻求秦业嗣的主力而歼灭之。
同时陆铮命令匡子,小冉等八位将军随同宋文松出征,同时重新任命辽东西北十个城市的守城参将,将西北的城池联络到一起,彼此呼应,秘修烽火台,将城市当做钉子,将烽火台当做纽带,用钉子和纽带编成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便是典型的囚笼战术,凭这样的战术一步步的挤压秦业嗣的生存空间,从而将其彻底的灭在辽东。
宋文松这一次极具自信,一反之前的颓废,他亲率大军不过三日便到了连山附近扎营,斥候散开,连山附近的囚笼大战迅速的推|进,辽东最后一战就这般拉开了帷幕。
盛京,齐家最近很躁动,齐远志内心尤其不平静,他根本就想不到陆铮真敢派宋文松出去对付秦业嗣,从陆铮的这个举动来看,很显然其是有足够的信心掌控局面呢!不知怎的,齐远志觉得内心很不是滋味,他想想自己再想想宋文松,很显然,宋文松已经不是以前的三将军了!
经历了一次大挫败,宋文松成长了很多,至少齐远志现在对其有些看不透了。曾经的宋文松对他言听计从,而现在呢……
现在齐远志他恐怕已经没有办法对宋文松做过多指点了,至少宋文松如此卖命在了辽东征战,其背后的用心齐远志远远就没有看透。人心最难懂,世情最不容易窥透,往往只有局中的人才最能明白,齐远志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
比起宋文松来他差太多了,宋文松已经不需要他了,宋文松都如此,更何况陆铮呢?一念及此,齐远志便幡然醒悟,他意识到自己能有机会在陆铮手底下办差,能够成为陆铮手底下的谋士,这其实是绝大的幸运。
因为他本来就应该和宋文松一起被灭的,他给宋文松设谋,看似每一次设谋都是通天妙计,可结果却往往都是惨败,这其中的原委归根到底在他齐远志身上呢!
辽东这一场大战,陆铮大胜,辽东稳住了局面,对齐远志来说何尝不是一次脱胎换骨?
“王爷,宋将军出马,秦业嗣无忧矣,眼下正直隆冬,我辽东处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这真是最困难的时候!
王爷,趁着这个机会我们要想办法和中原搭上关系,远志不才,愿意替王爷跑一趟中原,曹魏明如今也正处在极度迷惑之中,卑职相信我带着王爷的亲笔书信一定能给他指点迷津!当今的天下,王爷的分量已经不一样了,曹魏明当能明白这个道理!”齐远志不卑不亢的向陆铮献策,这一次他内心安定从容,再也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