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宋王朝一统天下,并逐步剿灭割据一方的诸侯之后,全国的经济与文化在短短数十年得到恢复,并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这时宋仁宗查阅前朝遗留下的经史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了关于石鼓的传奇纪略,对遗失百年的陈仓石鼓产生了浓厚兴趣。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书画君王,他不惜以高官厚禄相许,令天下有才德之士遍地寻访、查找陈仓石鼓的下落。(是不是再次印证了谈文化精神追求总是在吃饱饭后的定律?)
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闻得此消息后,便竭尽心力去寻找传说中的10块大石,试图投君王所好。
司马池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使消失百年之久的陈仓石鼓重见天日。只可惜,寻到的石鼓只有9面,早在唐末便已遗失的作原石鼓仍没有踪迹。
心急的司马池施展了画蛇添足的拙劣招数,私下遣工匠连夜采集相似石材做伪。很快,他便参照石鼓拓本仿制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这一招果真让他以奇功得到了仁宗的褒奖。
但饱学的宋仁宗与受命而来的名家学者们很快就辨别出了伪造的石鼓。司马池先建奇功受封赏,又因造伪欺君而获罪。
这就是节目中小剧场里演的那一段司马池司马光父子与石鼓的小故事。
九面石鼓现世,又经历造假风波,因而失踪的“作原石鼓”立即名动天下,民间认为其价值能以一敌九,随即便引发了豪强们一掷万金寻找“作原石鼓”的风潮。
1052年,金石收藏家出身的向传师到了风翔后,在一个屠夫家找到了已经成为磨刀石的“作原石鼓“,石鼓残断的历史才获得转机,十面石鼓再次团圆。
但别以为这样的就完了,它们颠沛流离的命运仍在继续,自诩为“天下第一学士”的宋徽宗是北宋王朝的又一个书画皇帝。在对待石鼓的问题上,他不仅继承了先王宋仁宗的痴迷,更多了一重溺爱。公元1110年,“作原石鼓”被运抵京城后,10面石鼓便被正式移送至太学之内保存。随后,又被他搬进了保和殿朝夕相伴。
日后,宋徽宗居然突发奇想,下令在10面石鼓上的文字槽缝之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又埋下了下一次的祸根。
靖康之变时,金兵攻入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押解到东北荒原之中囚禁。而10面石鼓,则因鼓身被填注的黄金,而被金兵视为珍宝,尾随着被掠的徽钦二帝北迁。
石鼓被运到燕京后,不甚了解中原文化的金人并未发现其价值,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丢弃荒野。至此,石鼓第三次因战祸而遗失。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灭金,攻破燕京时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檝于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掩藏在废墟之中的10面石鼓。王檝出身于凤翔虢县,与石鼓同根同源,他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而后的元、明、清三代,石鼓一直没离开过北京。
但石鼓安稳的日子也只持续到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10面石鼓随着故宫的国宝不断迁徙,在南京短暂停留后又被艰难地运送至重庆。
抗战胜利后,这批石鼓又从重庆运回南京。运送途中险象环生,运载石鼓的汽车先后经历了两次翻车事故,10面石鼓险些再遭劫难。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蒋见大势已去,仓皇筹备撤退,将国宝文物大量地转运至台湾。此时,已被送回北京故宫保管的陈仓石鼓,也被仓促运抵机场。但临近起飞时,飞行员却报告说,飞机已严重超载,无法保证飞行安全。经过一行人的再三商讨后,这10面石鼓只好留下,这才终得保全。
似乎都不需要说它身上那神秘的“石鼓文”了,当你了解了石鼓背后这段流离的历史之后,要如何才能做到看到它而不落泪?
石鼓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关联,它所背负的那些残断的历史,以及笼罩在身上的未解谜团,让它在跌宕的历史潮汐中更显独特与珍贵,九大镇国宝之一,名不虚传!
比起石鼓的前世传奇小剧场,更另观众感动的是它的今生故事,节目组请来的是当时日军侵华时文物南迁时护送石鼓的梁家,讲述梁家三代守护石鼓的故事。
梁家五个兄弟姐妹的名字由来,就是石鼓在南迁过程中的路线图。
到峨眉时,大哥出生,所以叫梁峨生。
到了乐山,姐姐出生,乐山古代叫嘉州,所以叫梁嘉生。
到了南京时,自己和妹妹相继出生,梁金生,梁宁生。
最后再回到北京时,弟弟出生,梁燕生。
1949年的时候,更是与祖父大兄分隔两岸,知道80年代恢复交流时,才重新联系上......
我们有幸再见到石鼓时,又还能说什么呢?
叹石鼓前世今生之传奇,还是庆幸中华文脉历经磨难仍未断绝?
都不需要了,当语言无法形容时,我们只需要发自内心的,
起立!
鼓掌!
致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