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儿子后,周母将书童关在柴房,也不是要让他自生自灭,不过是问更多详情,同时惩罚这个什么事情都帮他的少爷瞒着的家伙,叫他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少爷不让说,就真的不能与他们说。
若不是孩子信任他们,这事儿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将书童打了一顿后,问了许多细枝末节,周母头疼了好几天。
过了年,周家夫妇就立即回了镇上。
他们没有刻意去为难郑之南,因为他们已经调查的很清楚,这男孩过不了多久就要去相看未来的夫家,根本不用他们做什么手脚,他们也不屑为了这么一个人做手脚,顶多会在儿子面前遮掩一下这件事。
毕竟没有他们从旁介入,那男孩也应该会与其他人结为契兄弟。
周连义回家的那天晚上,郑之南躺在床上,想着事情。
他其实挺好奇周连义回去后会有什么出乎他意料的剧情发展。
而他意料之中的发展,有两种,一,周家不同意,把他拘了起来,二是周家同意,愿意让他去周家当书童,但不会结为契兄弟。
出乎意料的就只能看事情发展了。
第二天,村里人都在说周家那个考了秀才的周公子连夜赶往京城,听说要去京城舅家过年,顺便备考来年的秋闱。
还好扶风镇离京城快马加鞭不过三五日的路程。
郑之南把手上快要掉的痂揭掉,看着新生的比其他皮肤看起来要粉一点的部位,用冷水洗了洗手。
离去姚家庄还要五天的时间,他差不多可以行动了。
周连义是不用考虑了。
或许周连义只是身不由己,被动的被带离了郑家村,但原主不知真相的话一定是失望伤心的。
原主需要伤心和失望来缓冲,他则不需要,因为他完全猜测的出来。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奇怪,书香门第,最重礼仪教养,怎会允许寄予厚望的孩子去与其他男孩结为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