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亡的时候,原主还不到十岁。
原主的父亲高中无望,便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病倒之前一直咬牙将儿子送到秀才身边跟着念书。可他这一死,原主的生活便天翻地覆了。
原主的远亲自然不肯出这笔念书的钱,至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这无父无母的小可怜送些吃食、鞋袜。而原主的至亲……那位出了村去做生意、一去不见人影的二伯不说,留在村里的大伯却是个看似忠厚、实则阴险的小人。
原主的父亲身为家中幼子,当初在分家时多得了几分薄财,由此便被长兄惦记上了。这边一撒手人寰,那厢便连同几位族老将幼弟的田产都划入了自己名下。
为了不让吃相显得太过难看,对原主这位幼弟留下的独子,他表面上还算照顾有加。虽说不愿再送原主去私塾,平日也没短了原主的吃食,好生将原主养到了十三四岁,而后……
一竿子将原主打发走了,分了块贫瘠的薄田与他,叫他同村上其他的雇农一般自生自灭。
那些年轻力壮的雇农,尚且要勤勤恳恳耕种一整年,才勉强在交完租之后还能留下糊口的余粮。原主这种十几岁前从未学过农事、身子又极为孱弱的白面书生,又如何能活得下去?
前几年全靠了村中好心人和一些个远方亲戚接济,原主才应付了过来。原主磕磕绊绊地长大,如父亲期许的那样考取功名已然是不可行了,但若是好生学些农活儿,做个勤恳的庄稼汉,倒也饿不死。等到年岁大了,说不定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攒下一份殷实的家业。
然而随着他年岁渐长、身子骨愈发强健、农事也做得越来越顺手,狠心的大伯毫不留情地将租子又调高了两成。调高一成租子,就足够让雇农勒紧裤腰带过冬了,若是调高两成,显然是没给人活路。
宜青来到这个副本的时候,正是原主跪在家族祠堂中,恳求大伯大婶将租子减免一两成,好让他留下些余粮过冬。
可以想见那对黑心的夫妻会如何回应了。在最后那几句话虚伪的安慰之前,他们还好生奚落了他一通。大婶讽刺得尤为难听刺耳,说甚么租子已经压得极低,不能更低了,他这么想从自家人手中抢粮,难不成是为了攒钱讨媳妇……
虽然一来就遇上这么糟心的事,而且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都要对上这么膈应人的“亲戚”,宜青现在的心情都还算很不错。
从祠堂走向他暂时居住的破屋时,他的脚步可以说是轻快而敏捷的。不是为了别的,正是和那大婶无心言中的一般……他要讨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