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心里存着疑惑,直接坐到了暗中石案边。身边的宫人都被他留在了府外,前来上茶的是院子里的一名小厮,边往他面前走边哆嗦。
太子不以为忤,只觉好笑,待那小厮退下,悠哉地端起茶盏抿了口。
继而余光一扫,便看到一道倩影迤逦而至。
楚沁步入月门时也悬着一颗心。她知道太子人好,可近来的事实在太多,而且件件对太子不利,谁知道太子现在心情怎么样?
楚沁不由自主地将视线压得极低,低到只能勉强看到太子在什么位置。
还余两步远时刚要见礼,却听太子先道:“听闻娘子有孕,不必多礼了。”
作者有话说:
还债:(1/3)√
昨天那章更了之后,有的读者觉得在强虐or强行降智,我还挺意外的,感觉大家是不是都忘了,男主才18岁。
当然了,要写一个做事面面俱到的男主也不是不行,看着确实会很省心很舒服,但或许是写腻了,也或许是自己心态在变吧,我现在已经不太爱写那种男主了。
就像我在文案上写的,这篇文的侧重点是“相伴成长”。
不论男主、女主,还是太子、霍栖,都不完美,他们的成长过程正是我想写的东西。
现在太子+五个近臣的组合,其实就是一个大三大四学生+五个高二高三学生的组合,砸到他们面前的不是国家大事就是生死大事,就算古人早熟,我觉得他们的心智也还是有限度,在这种事面前能不乱才比较奇怪。
所以大家可以不认可男主的处理方式——不认可就对了,因为这会儿就是不够成熟。
但我觉得这不能算我作为作者强行拗剧情。
↑上面这些是我个人角度的思考,算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理性交流一下吧。如果能达成共识那很好,如果达不成,我也尊重大家的看法,毕竟一直以来在网文底下都会有一种声音是“我看文就是为了舒心的”,也没什么错,只不过如果把这个作为看文的大前提,那作者和读者无可避免地会有分歧,因为作者的创作初衷不一定全是为了写个痛快,就算是写爽文也总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这是写作的乐趣所在,如果你们作为读者不明白这种感受,那我只能说……欢迎自己试试哈哈哈哈真的很好玩【……
大家互相理解吧~
本章随机50条评论送红包,么么哒
第41章 姜汁脆藕
如此吃的时候看不出里头又姜,一口进去先是酸甜溢开,而后再是一点点姜香。最后随着咀嚼,嫩藕本身清甜盖过先前的滋味在齿间蔓延,藕香沁人心
楚沁想着态度要到, 但是这礼也不是非得见,得了太子这话,她就安安稳稳地又上前了两步。
她站到石案边, 心里想着帮太子添个茶倒个水什么的。倒不是说要多卑躬屈膝, 只是也的确君臣有别。像她这样身份不高不低的官眷倘使被召进宫陪伴皇后或太子妃,也得干端茶倒水的活。
然而太子又睃了她一眼, 笑道:“娘子要么坐一会儿,要么便回去歇息。”
“……”楚沁哑了哑, 只得道一声谢, 坐到了太子对面。
小厮又上了茶来, 两个人就这么喝着茶不说话,楚沁嗅着茶香, 心里直犯嘀咕, 心说太子不会知道花痕的事了吧?
按理说……不应当啊!上辈子花痕也被接到了他们府里,直到楚沁离世,母子三个都安安稳稳的, 那太子应该是不知道这事。
又或者说, 太子知道, 但太子帮着遮掩?
这倒也不无可能。在楚沁看来霍栖固然有错,但错处远没有那么大,太子又是那么个和善的性子,庇护这孤儿寡母也在情理之中。
或许是因为干坐着没事干, 这些疑虑在楚沁脑中转个不停,但她终究也只是想想, 没打算直接问出来, 要不然, 万一人家根本不知道花痕的事呢?直接说不就把裴砚给卖了?
如此等了约莫两刻, 裴砚终于干回来了。
他本在东宫向太傅请教功课,突然听说太子去了他家,心里直打了个哆嗦,连马车都顾不上坐,直接策马往回赶。
这样紧张原因无他,也是因为花痕的事心虚。虽然裴砚觉得那件事若让太子知道,太子也不会说什么,可这到底是瞒着太子干的事,让人心里不安生。
于是他一路疾驰,到宅院门口翻下马背又一刻不停地往里冲,跑得气喘吁吁。直至到了离书房不远的地方他才压下脚步,竭力平静地走向那道月门。
还余几步远的时候,楚沁首先注意到他回来了,她当即起身迎去,太子抬眸瞧了瞧,没说什么。行至近前,裴砚一把攥住她的手,压音:“花痕……”
楚沁不着痕迹地摇了下头,裴砚心弦稍松,接着走向太子面前,长揖:“殿下。”
太子睇着他,直言疑惑:“你这书房,怎么看上去像没用过?”
“……的确没用过。”裴砚顿显局促,窘迫地咳了声,“正院也有书房,臣一般都用那边的。”
“正院”,一般都是宅中正妻的院子。
太子摒笑,没说什么,楚沁闷着头福身:“妾身去看看母亲。”
“好。”裴砚颔首应了声,楚沁就走了。太子等她离开,不免又打量起裴砚:“怎么,你从定国公府搬出来,定国公夫人一道来了?”
“……没有。”裴砚面红耳赤,“娘子说的是她母亲,臣的岳母。”
“……”
太子心说,你们家可真有意思。
接着,君臣两个就议起了正事。
首先是京中卫戍的事,这事按道理说,太子应该等明日清晨与东宫官议。但或许因为上疏的主意是裴砚出的,他对裴砚多了几分信重,就想先与他说说。
但因聊起这个就要拟定从励王手中接手京中卫戍的人选,总得翻翻各处的人员名单。裴砚的书房这边没有这些东西,只好请太子去正院,边翻东西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