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大唐的教育制度,也是十分发达的。
尤其在继承了前隋的制度,加以改良后,其理念与制度并不算落后,甚至后世不少教育专家,都认为唐代的教育制度值得借鉴。
除了国学、太学外,大唐各州郡县,都有官学。
李二对于教育也是相当的重视,其当皇帝的贞观年期间,大唐仅官学的学馆,就增加了一千二百多间。
而民间办的私塾尚未记录在册,大唐也是鼓励这些私塾存在的。
但无论大唐的教育制度如何先进,如同李忘忧提出的,这般后世现代学校的办学想法,却是众人从未听闻过的。
而当李二他们听闻,李忘忧还准备从长安城中招募贫苦人家孩子,免费入学,食宿全免后,更是愕然无语。
李忘忧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李二与房玄龄等人都沉默了,各自在心中琢磨这书院与大唐官学、私塾的不同,比较其优劣。
貌似,如李忘忧设想这般,花费十年时间,成系统的教导一名稚童,却是前所未有之创举。
若是一名稚童,从小便能系统学习李忘忧所言的那些功课,待其成年及冠后,该是怎样一番光景?
想及此处,李二又看看考院之中,那些埋头答题的考生们,不仅想到若是十年后,李忘忧那书院之中的学生们,来这礼部考院参加春闱,又会是怎样光景?
李二忽然扭头对李忘忧说道:“子忧,工部出人帮你建书院自然没有问题,不过包括承乾、青雀在内,朕那几名皇子,也要一并入学。”
他如今包括李治在内,共有九位皇子。
蒋王李恽、越王李贞与晋王李治尚且年幼,楚王李宽早薨。如今符合李忘忧设定入学条件的,除了李承乾与李泰外,便还有吴王李恪、齐王李佑与蜀王李愔三人。
李忘忧有些面露为难:“叔叔,小侄的书院,可是住宿制,所有学生一律居住在书院之中,每旬才放假一日,你也愿意让承乾去书院读书吗?”
其他皇子倒也罢了,李承乾毕竟是太子,李忘忧可不确定李二与长孙皇后,舍得让他去书院读书。
更何况东宫可是有太子左庶子等属官,负责教导辅佐太子。就连李纲都刚被李二召为太子太师,这时候让李承乾去书院读书,貌似不靠谱啊。
李二点点头:“子忧你方才不是说了吗?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而不学。朕方才仔细想过,子忧你那书院,却有可取之处,朕信的过你,必不会耽误承乾他们。”
既然李二如此说,李忘忧还能说啥?只能无奈点头。
不过在他想来,将李二那些皇子弄去书院读书,却也有好处。
让那些小家伙们远离深宫,每日与同龄人交往学习生活,或许今后李二那些不肖子孙,会少干一些谋反寻死之事吧?
房玄龄却也开口说道:“既然如此,子忧那书院建好后,老夫的三子房遗则与四子房遗义,也一并送去书院读书好了,子忧,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