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帝辛和赵镝之间的两次谈话中帝辛都不是一个人参与的,帝辛虽然一贯刚愎自用,但是他也不是那种头铁到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也是懂得自我反省的,所以在沉寂的这段时间中也开始组建自己的智囊团队,所以这两次和赵镝之间的对话中都有帝辛的智囊团参与其中,替帝辛分析着赵镝每句话的用意和赵镝接下来可能做的事情。
智囊团分析赵镝应该还没有足以抗衡姬氏的力量,毕竟赵镝也只是最近才收服八大部族,况且八大部族也不是赵镝坚定的支持者,都不过是些墙头草,哪边强他们就倒向哪边,他们早就知道赵镝对八大部族开出的条件,自然也就知道八大部族不过是因为赵镝的强势战力而不得不选择暂时屈服,可以说赵镝是一人单挑了八大部族,不过这也让赵镝有点自信心膨胀了,自认为能够和一国之力掰手腕,所以自己这边可以静等赵镝在姬昌手上吃个大亏,到时候自己这边再强势介入,直接就能够一举将赵镝也收入自己囊中。
赵镝的实力在这次十万大山之行表现得非常出色,如果真能将他收服,那对于帝辛来说绝对是一员大将。只是现在的赵镝强势崛起之后,却想要和帝辛平起平坐,这让一众智囊团心中不忿,都认为赵镝是心态膨胀过分了,以他表现出来的实力还远不足以撬动一国根基。
智囊团给帝辛的建议就是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等赵镝失败之后再出手,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帝辛心中莫名就对赵镝有着一股自信,自觉赵镝绝对不是短视之辈,不至于因为十万大山的一个小小胜利就突然变得狂妄自大。毕竟赵镝可是根本没有对八大部族做出任何约束,他怎么就能保证八大部族最后会选择他,所以八大部族绝对不是赵镝的底气,他真正的底气应该还没有展露出来。
帝辛虽然建立了这个智囊团,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个智囊团只是半路出家,而且也不是什么智慧超绝之辈,所以很多时候只是当个参考作用。
帝辛绝对不是什么傻子,自然有自己的判断,他觉得赵镝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必然是有着自己的重要依仗,所以他最后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静观其变的决定不变,但是现在立即派人渗透进入大周,这样至少能够在赵镝发动袭击的第一时间,自己可以根据情况做出一些有益自己的布局。
赵镝独闯十万大山这事对帝辛的触动还是十分大的,所以帝辛才会如此重视赵镝,也才愿意在谈判中做出让步。
其实帝辛是个十分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家伙,知道赵镝独闯十万大山横扫八大部族,心中对赵镝便有一股异样的好感在,并且在心底深处认定赵镝必然有其后手,因为帝辛也注意到了赵镝的战斗风格,每次身陷绝境时总能够暴露出来一些特殊手段,让自己在绝境中平稳度过,并且还能够绝地反击取得胜利。
帝辛也许在其他方面不够敏感,但是在战斗方面他绝对是一个专家,总能够把握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部分,所以他在翻阅过赵镝一些战斗情报之后,便精准地把握到了赵镝遇强则强的这个关键点,而他身后的智囊团显然是忽略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会一致认为赵镝绝对不可能有胜过姬昌的可能。
帝辛却有不同看法,他觉得赵镝此人绝对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家伙,从他的每次战斗都能够绝地翻盘便可以看出这人心思其实是十分细腻的,每场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最后却都能够成为胜利者,这绝对不能简单归功到运气上面去。
帝辛对于赵镝这次针对姬氏的反扑十分看重,直接派遣了自己身边头号大将闻仲前往。闻仲可不是普通人,当年也是深得老商王看重,被派来辅佐帝辛攻伐大周,也是伐周之行惨败让他也无脸返朝最后只能跟随在帝辛身边,这人文韬武略都是一等一的存在,所以帝辛能够派他过去大周,那就足以说明他对于此次赵镝和姬氏之战有多看重了。
智囊团本来还想要劝说一二,毕竟孤身进入大周疆域也是一种冒险,一旦闻仲失陷那无异于帝辛是自断一臂,可是闻仲却十分赞同帝辛的冒险之举,当事人都没有意见,其他人自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最终才压下了所有人的异议。
赵镝这边自然不知道帝辛那边的计划,更不知道自己这本来就不稳的大后方会因为闻仲的到来而出现什么变故,此时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神鼎上面。
神鼎这边一连好几天过去了,竟然连一点动静都没有,他多次尝试着和神鼎进行交感都没有丝毫感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镝多少还是产生了一丝焦躁。
不是他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习惯了神鼎在自己身边,那种自然而然的习惯让他已经难以适应失去神鼎后的这种不安全感。
是的,就是一种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