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广袤无比的雷区,很显然派工兵部队去挨个清理很不现实,不仅效率极低,还极容易遭受地方空军的袭击伤亡惨重。
所以为了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此番德意联军不仅集中了数量庞大的火炮部队,还动用了十数辆新研发出来的Vs.Kfz.617扫雷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军事冲突。交战双方手段尽出,无所不用其极。制造出了许多威力巨大,杀伤力堪称恐怖的武器,比如导弹,比如原子弹,再比如地雷。
一枚地雷的杀伤力也许不能和导弹、原子弹相比,但是它胜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大量生产。
比如二战时,苏联造的盒雷,也就是PMD爆破型防步兵地雷,生产数量就超过了上千万枚,因为数量巨大,着实杀伤了大量德国士兵。
当然,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
苏联有地雷,德国当然就要研发排雷装备来对付。
其中有一种扫雷车,外形奇葩,轮子上套着“大鞋”,专门负责在雷区“行走”,以便踩爆地雷,它就是德国Vs.Kfz.617扫雷车。
vs.Kfz.614扫雷车依靠自身重量压爆地雷,为此设计师专门将前方两个巨大的车轮设计成扫雷滚,外缘装有类似履带的活动轮缘。
轮缘上装有一圈10个宽度的钢制护板,开动起来后,扫雷滚的外缘会转动起来。
驱动车辆前进的同时,钢制护板依次碾压地面,从而引爆地下的地雷。
这种扫雷车长6.5米,宽3.17米,高度2.28米,全重约55吨,采用一台300马力发动机,行驶速度在15-20千米/小时。
该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驾驶室、战斗室、传动室和发动机室。
驾驶室在车辆最前方,战斗室在车辆中间部位,安装有两挺mg34机枪,用于对付敌方步兵。
传动室在战斗室下方,分为左右两个,它们负责将动力传输到两个巨大的轮子上。发动机室在车辆的最后方。
整辆车都由低硬度装甲焊接而成,厚度为20-40毫米,这已经完全能够抵御地雷的爆炸了。
而且车的底部还另外进行了加固,成为整辆车中最厚的部分。
Vs.Kfz.617扫雷车的设计是可行的,但是在战争期间并不实用。
因为车体笨重,速度过慢,转向也相对笨拙,因此它必然是战场上最易被击毁的目标,德国最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被没有进行量产。
但是这是后话,Vs.Kfz.617扫雷车还是一款新型装备,正活跃在各处战场用来对付盟军阵营的地雷阵。
嘣嘣嘣,为了这场正面进攻硬仗,德意联军还真的是下了血本,一千多门大炮火力全开,不要钱的将炮弹轰射在一片片无人的沙漠地带,不断的朝前进行火力延伸。
两个多小时的炮击结束后,每门炮都发射了大约300发炮弹。在那段时间里,超过300吨炮弹落到了敌人阵地上。
事后,关于这次炮击有这样一种传说,就是说意军和德军炮手的耳朵在炮击时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中流出了血,大量炮手听力严重下降甚至双耳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