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争夺天下的战略要地,无论谁统一天下都绕不开河南,即使是外敌入侵也是如此。
所以河南人遭受的兵灾往往也是最惨重的,抗战时期河南111个县里面就有109个被日军占领,中日双方在河南的拉锯战给河南百姓带来了巨大伤害。
1937年,国军在日军的凌厉攻势下,节节后退,直到依托黄河天险才略有喘息,豫北全境沦陷。
为了阻缓日军的疯狂进攻,委员长密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任由汹涌的黄河水向东南奔腾而下,夺淮入海。
黄河决堤泛滥后,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所属 44县5.4万平方公里土地,****万百姓在水中丧生。
国军“以水代兵”只能暂时阻挡住日军进攻的步伐,却给下游百姓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害。
黄河水退后,形成了一片长达400多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了沙滩河汊,无法耕种。
此后黄河水连年泛滥,频繁决口。黄泛区土地经过大旱炙晒后,撂荒的土地又成为蝗虫迅速滋生的温床。
从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2年河南遭灾,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出粮的数量都位列全国第一。
抗战八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相当于只剩下半个省的河南出兵共计1****.8万人,是除了四川之外第二多的省份。
这样的沉重负担,即使是风调雨顺,河南农民在交粮纳赋之后,也只能靠野菜杂粮勉强度日。
军队向民间的过度索取,使民间的抗灾能力已经接近于零,许多农民早已陷入破产的边缘。一旦天灾来临,饥荒的爆发也就在所难免了。
1942年,大灾来临,河南境内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活陷入饥饿境地。
灾民们宰杀了他们平日爱如生命的鸡犬、耕牛,卖掉他们的锄头、棉袄,卖出他们的土地,最后割下他们的心头肉——卖了儿女,卖老婆。末了还是被死神衔去。
大公报主笔王芸生在1942年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中写道:
“饿死的暴骨失肉,逃亡的扶老携幼,妻离子散,挤人丛,挨棍打,未必能够得到赈济委员会的登记证。
吃杂草的毒发而死,吃干树皮的忍不住刺喉绞肠之苦。
把妻女驮运到遥远的人肉市场,未必能够换到几斗粮食。……”
灾民开始吃草根、树皮,而且很快草根也几乎被挖完,树皮几乎被剥光,灾民开始贫血,瘦弱,疾病,然后面部浮肿。
在洛阳,有个荥阳籍的灾民不忍心家人在饥饿中煎熬,亲手杀死他的一妻二子后投井。
在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一开始还是只吃死尸,后来杀食活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
据后来多方统计综合得出的结果,1942-1943年间,河南人口从3000万锐减至2100余万。
较为可靠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至少有300万人是被饿死,另有500余万则迁徙到了山西,陕西等地,另有约100万人遭遇灾后霍乱死亡或失踪等。
当前河南还没有达到另一个时空最困难的时候,但是灾荒已经开始大规模降临,数以百万计的灾民已经处于半饥饿状态。
如果任由发展下去,很显然只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