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无人机。”
无人机并不是什么后世的先进技术,早在1914年,英国的卡德尔和皮切尔两位将军向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提出了一项建议:研制一种不用人驾驶,而用无线电操纵的小型飞机,使它能够飞到敌方上空,投下炸弹。这种设想得到了当时英国军事航空学会理事长戴.亨德森爵士的支持。
1917年3月,世界上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在英国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
现在如此危险的任务,当然要派上无人机了。
说到危险,雅尼克不由想起原时空各大国丧心病狂的核试验。
在原时空的50年代,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核武器还并非什么毁灭地球的大杀器,而是被双方都看做能快速取得战争胜利的“实用性”武器。所以怎样在核武器爆炸后快速反击成了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当时的观点认为:在核爆炸后,如果风把核尘埃吹走,部队从上风向进入核爆区作战那么理论上对人体伤害是最小的。
1956年9月10日,在苏联山米佩拉丁斯克核试验场,在一次核战争演习中,一支由272名现役军人组成的伞兵部队受命在一颗相当于3.8万吨TNT当量的核蛋爆炸之后空降到爆炸的中心地区。这支部队从直升机上跳伞,直接降落在被核弹烤焦的土地上,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死神的气息。这些伞兵没防护服,只穿着普通的军服。给他们的命令上写着。“抵御敌军攻击,直到大部队到达。”
当时还无法准确测量伞兵要降落区域的辐射剂量,当然这些士兵也没有携带辐射检测器。专家认为,这支部队中大部分人受到了至少50伦琴的辐射。而普通人在一年内可接受的安全辐射剂量为0.2伦琴。毫无疑问,后来这支部队大部分人都死于辐射损伤。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演习并不止一次。
作为冷战的另一方带头大哥,美国也举行过同样的演习。
1955年9月,美军抽调了3000名士兵参与“进行核战条件下的实战化演习”。士兵们开赴到了内华达州荒漠腹地的核试验场,挖掘了大量的散兵坑。随后在这些散兵坑前方,仅仅只有几公里的地方引爆了一枚五万吨当量的原子蛋,并且在核爆仅仅过去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命令所有参与军演的士兵向核爆中心前进。接到命令的士兵们迅速越出散兵坑,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甚至连个口罩都没有)的情况下徒步朝着核弹爆点发起迅速突击。
在当时核防护知识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大部分士兵都没有认识到这次演习的可怕,他们甚至为能见证一次壮丽的核爆炸而感到欢欣鼓舞,认为只有军中精英才能参与这样的演习。但演习结束不久之后,这些人相继病倒并且死亡。演习结束后两年,只剩下一半的士兵;而他们患上了各种疾病:重者是各种癌症、莫名其妙的大出血,轻的则是浑身无力,体质虚弱。
雅尼克心中默默感叹一声真是无知者无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