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克召集了海军设计部门和飞行器设计部门的工程师们,开始研究怎么改进航母。
“我今天体验了一把航母上的运作,发现我们的航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一改。”说着在旁边的小黑板上画下了两条直线,代表航母的甲板。“首先是航母的甲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直通式飞行甲板,从头到尾畅通到底。正常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同时进行起飞和着舰作业(如果硬要同时进行,也是有办法。在甲板中间设道防冲网,将甲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供飞机起飞、停放用,后部则是飞机降落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状况,很难做到完美。)。
所以我想能不能把起飞和降落区域呈一定角度分开,不再共用一个通道。就像这样。”用几条线画出了斜角甲板。“既然这条是斜的,那我先叫它斜角甲板。如此一来飞机起飞时可以从直通甲板和斜角甲板同时起飞,可大大提高起飞效率。而着舰时舰载机从这斜角甲板降落,着舰后迅速脱离斜角甲板转入停机区,下一架继续进行着舰,如此一来着舰效率也同样提高。最重要的是这种设计可以让航母同时进行起飞和着舰作业。”
海军设计部门的工程师们看的频频点头。“殿下高见,我们回去后就立马着手研究。”
美国在二战后对仍在服役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造,其中就包括将甲板改造成倾斜甲板,不过由于吨位有限,斜角甲板的大小也是非常小的,但足以满足螺旋桨舰载机的需求。“我粗略的算了一下,9度左右的倾斜角度应该足够了,如果角度太大会影响整条船重心。不过这样一来这块降落区就相对的变短变窄了。飞行员在选着着舰点时肯定比较麻烦,如果着舰点太靠前,飞机容易冲出舰甲板,甚至掉入海里;如果太靠后,飞机又可能与舰艉相撞。”
接着他将后世广泛应用的“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讲了出来。此系统的结构原理简单可靠,它由4组灯光组成,主要是中央竖排的5个分段的灯箱,通过菲涅尔透镜发出5层光束,光束与降落跑道平行,和海平面保持一定角度,形成5层坡面。
当不允许舰载机着落时,左右两侧红色灯发出闪光,绿色水平基准灯不亮;当允许舰载机着落时,红色灯则不亮,绿色基准灯发出固定光,“菲涅尔”透镜也同时发光。它发出的光要比绿色基准灯强,而且上下不同位置的透镜发出的定向光束各代表一种下滑角。黄色光是高的下滑坡面,红色光是一个低的下滑坡面,橙色光是正确的下滑坡面。舰载机飞行员下滑时,如果看到的是橙色光,就可以准确地着舰了;如果看到的是黄色光束,说明舰载机下滑角太大;如果看到了红色光束,则说明舰载机下滑角太小,飞行员可以方便调整。
说完了斜角甲板雅和“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尼克继续说起蒸汽弹射器。
这个时代,弹射器是很常见的,巡洋舰,战列舰等等携带的水上飞机。可说是水上飞机,很多并不是从水面上起飞的;为了让舰只在不用停下来的情况下,舰艇能让飞机在短时间内升空。各国早就捣鼓出了各种助飞装置,也就是水上飞机弹射器.结构上有落重式,飞轮式,火箭助推式,液压式和气压式(早期)等等多种。
不过雅尼克知道这些弹射方式在未来大部分都被淘汰了,未来的主流是蒸汽弹射器,还有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器。可惜直到雅尼克穿越也没见电磁弹射完善,是个不怎么成熟的新技术,所以他决定还是先搞定蒸汽弹射器。
蒸气弹射器的原理其实蛮简单,就是将舰上锅炉(或核反应堆)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气送进一个汽缸内,推动活塞,用从活塞伸出来的“铁腕”拉动飞机,将飞机从零速加速到起飞速度。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一项技术,后世只有美国完全掌握。苏俄航母采用滑跃式起飞,英国航母对垂直起降机情有独钟,用不着弹射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上用的是美国的C-13弹射器,其他国家的航母要么采用滑跃起飞,要么干脆搭载“鹞”式或直升机之类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大规模采用蒸汽弹射器的只有美国一家。
因为蒸汽弹射器的原理虽然简单,可对制造工艺和材料的要求相当高。它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尺寸又大,因此对制造材料、制造设备和焊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制造材料要用耐热的特种合金钢,必须要有很好的抗拉强度,而且还要承受几十万次的弹射加压/卸压疲劳循环,它所需的承载滑块、导轨、汽缸、活塞及传动装置不仅需要超级精密机床加工,而且工艺流程非常复杂、精准。
不过雅尼克觉得德国的制造工艺还是蛮高超的,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