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名士兵不想再被困下去,和守南城门的人暗中勾连,相约半夜出逃,开城门时被上司觉察,最后逃出来一人,其余被拿,当场斩首,以儆效尤。
这个逃出来的士兵投奔李玄度,跪在辕门外乞收留,李玄度赦他无罪,韩荣昌选派一队嗓门大的,带着,每日早晚绕东都城门游走喊话。城内士兵本就无心再战,见逃过去的被秦王赦免无罪,那南城门外又毫无阻挡,军心自然愈发动摇,便是杀头也压不下出逃之风。
短短数日之内,竟又连着发生了数起私逃之事,虽规模不大,最多的一次,也不过上百人,都被迅速扑灭,人也杀了,但势头却丝毫不减。刘国舅胆战心惊,命亲信带着兵马日夜把守南城门,以禁绝祸患。
城内暗波涌动,城外朝廷军的大营里,官兵气氛轻松。韩荣昌等将领对李玄度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照这个趋势,用不了多久,东都必不攻自破。
形势在照着自己的设想走,入关作战也有半年了,按说此刻,李玄度应当与部下一样,可以放松些了。
但他却不敢松懈,尤其最近这些日,南城门一带,风波越是不断,他便越是感到心神不宁,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一时却又想不出来。直到这一夜,他收到了端王自京都给他发来的一封八百里加急信报。
信报说,李承煜当日做了俘虏后,并未被杀,并且,一队忠诚于他的手下趁着沈旸败退混乱之机,将他救出,护送到了皇陵。他以火烧奉安殿为挟,要王妃前去见他。端王不得已派人传信到河西去告知王妃,同时也将消息送到了他这里。
李玄度眉头紧皱,目光阴沉,伫立了片刻,此前那片始终在他脑海中萦绕但却拨不开的云雾忽然消失了。
他明白了,到底哪里不对!
东都城内,局面恶劣至此地步,守军随时可能自乱,作为东都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沈旸这些日竟毫无动静。
每日,除了城头那堆叠着的人质和布满了的守卫,他无任何别的消息。
如此平静,平静得近乎认命,这不像是他会做的事。
还有李承煜,他虽无能,但以他的身份,既作了囚徒,哪怕沈旸是在败退途中,以他的心思,又怎可能让人救走?
何况,李承煜现身要她过去见面的地方,又是皇陵。
太祖当年修筑皇陵的那片深山古原,若遇特殊之事,亦可化为军事要塞,进退有路。
换个说法,那里可以利用地势坚守,亦可利用地势逃遁。
李玄度双目死死地盯着手中之信,几乎电光火石之间,便将这两件事联在一起。
他明白了。
是沈旸的操纵。
是他将她骗去那里的。李承煜不过是沈旸手中操纵的人偶而已。
极有可能……
不,不,李玄度已经可以确定,此刻,沈旸其人,根本就不在东都城内了。
他必身在皇陵,此刻就躲在某个人所不知道的角落里,如同设下陷阱的猎人,等着他想要的猎物自投罗网。
李玄度牙关紧咬,目睚眦欲裂,压下心中涌出的焦躁和紧张之感,命人将韩荣昌唤来,将这边的事迅速交待给他,自己当即动身,轻骑直往京都而去。
……
夜幕再一次地降临,奉安殿恢复了往日的肃穆和宁静。
殿内燃着的长明灯伴着菩珠,在此已过了两夜。
这是她守灵的第三夜,亦是最后一夜。
她怀着无比的敬思之心,跪在莲位之前,静静地陪伴着灯影后的逝者,一直到了半夜,骆保入内,低声劝她去休息。
她向着姜氏莲位再次郑重叩首,终于扶了骆保的手,从地上站了起来,慢慢朝外而去。
来此的这几日,她住在万寿观里,便是从前秦王李玄度在此守陵之时居了三年的那间旧所。入观后,并没有立刻去后头休息,又停在了前殿,再次跪在三清圣像面前,低头祝祷。
夜越来越深,万寿观外,古原幽阒,万籁无声,忽然却起了一阵骚动。
时值深夜,这声音听起来便格外清晰。
或是长明灯被风吹倒了,燃着物件,附近的卫士看见太宗陵前的明堂里竟隐隐冒出一片红色的光,竟是起了火。
古原间,山风穿林,呼啸有声。很快,火势借了风力变大,正当众人纷纷奔去救火,附近混乱之时,一道黑色身影犹如鬼魅一般地从黑暗里走了出来,无声无息地避过万寿观外那些被火势吸引了注意力的守卫,踏入前殿。
前殿窗牖半开,夜风阵阵涌入,沈旸停在了一道随风卷拂的青幔之后,借了夜色掩映,望向前方。
大殿虚空。三清圣像前的龛中供了两盏清灯,那灯吐着青金色的昏焰,在夜风中冥昧不定,朦朦胧胧,勾勒出了跪在蒲团上的那抹身影。
她尚未卸下之前的装扮,依旧是一身素服,披了孝帽,垂首,双手合十,朝着圣像低头,背影一动不动,似还在虔诚祝祷。
沈旸默默立了片刻,迈步,从青幔后走出。
他盯着那道背影,一步一步,向她走去,越走越近,而她仿佛沉醉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浑然没有半点觉察,身后正有危险在悄然靠近,依旧垂首祝祷,一动不动。
沈旸终于走到了她的身后,和她相距不过三尺之距。只要伸手,便就可以够到她了。
他低着头,视线落在面前的这道背影之上,心中忽掠过了一种陌生的感觉。
说不出是何缘由,但他从不怀疑自己那如野兽一般从未曾嗅错过猎物气息的直觉。
这道披着孝帽的身影,不是她!
他的眸光陡然变得幽暗。
就在这时,方才一直静静垂首跪在神龛前的人回过了头。
哪里是她那张美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