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点也不想留给印度人。
而受伤死亡的还有大量哀求着想被带走的人群。
英国战船深夜轰炸物资,带着官商撤离,第二天一早,天还未亮就传来了城被攻破的消息,拉克希米手下大批士兵涌入了马德拉斯。
大明水师一路追逐英军逃窜的战船,不是为了剿灭这些船只,而是怕他们再到某处海港城市登陆。但英国果然早预料到撤退,他们登陆了印度东南角的岛屿——斯里兰卡。
大明水师想要阻止这些战船登陆斯里兰卡,但斯里兰卡岛上还驻扎着英国的战船与飞艇,对追击而来的大明水师发起反攻。最后大明水师只来得及击沉一艘战船,就不得不撤退。
很快的,孟买这座孤岛城市也被攻破,那一侧海湾靠近波斯湾,大明水师很难绕到那一侧去堵截英国战船,只能看着从孟买撤退的大批船只退守斯里兰卡。
显然英国还不想放弃。
至少不想放弃斯里兰卡这座岛屿。
而印度几乎没有水师,没有飞艇,仅仅靠着大明屡次参与战场的这一支水师,根本无法攻下斯里兰卡岛。
印度全境上下,开始了民族独立大狂欢之中,境内一片乱局,既有人趁乱杀死留在印度的白人或给白人服务过的印度人,也有人在借机劫掠偷窃中饱私囊。
拉克希米却没有被狂喜冲昏头脑,她只是在红堡外与新德里分别发表了一次简短的胜利演说后,就投入了与小燕王的会谈之中。
俞星城与温骁自然也参与了这次会谈,拉克希米以几条铁路与大量丝绸的订单,请求大明能帮忙出兵斯里兰卡。
从情理上,只有英军从斯里兰卡退走,才达到了大明的最终目的——将英国的主力驱逐出印度洋。
但大明的水师如今确实没有这个能力。
拉克希米又提出,说借大明的船只靠近斯里兰卡,然后用大量的印度士兵去打抢滩登陆战。
俞星城不太看好。
首先面对英国的战船与火力,打斯里兰卡登陆战,恐怕要上万条人命牺牲在海滩上还未必能赢。
其次拉克希米靠民族情怀聚集起大量的雇佣兵,但斯里兰卡早早独立,历史上和印度发生过很多战争,又早早被荷兰人与英国人先后占领。在印度人眼中,斯里兰卡就是完全另一个国家,让他们为了攻打另一个国家而豁出命去,他们必定不肯。如果拉克希米强行下令,反而会遭到名声上的诋毁。
但拉克希米实在是明白,这一百多年的被殖民史,英国人的领地反反复复,就像是无法根除的皮癣。如果还留着病灶在斯里兰卡,印度必定会遭到更猛烈地反攻与反噬。
俞星城则建议小燕王发信回朝廷,让朝廷从广州水师调派兵力,如果顺风顺水,到达斯里兰卡大概十二日左右,他们或许可以围岛而等待广州水师支援,汇合后发起总攻。
但小燕王实话实说,递消息回朝廷,哪怕是几位仙官不眠不休、飞山越岭送信,最起码也要五六天才能到。朝廷研究研究做决定又要七八天,再消息递到广州,再准备准备调兵,船队驶过来,一个月都未必来得了。
俞星城也沉默了。
但就在他们想着是否就此暂时退让时,加尔各答来往的快行小商船递来了消息。
他们在商路上看到了大明水师的新船队!而且配有先进且快速的鲸鹏,已经行驶过淡马锡,估摸七八日之内就能到达!
大明的使团俱是惊喜,连小燕王也拊掌道:“难道是皇上听说我们的水师损毁严重,所以早就打算派船队来支援我们了?!”
作者有话要说:**
俞星城:唉,这可怜小黑蛇,我应该对他好点。
炽寰(坏笑):“嘿嘿!给老子吃屁吧!”
俞星城:……今天又是温柔的那部分自己被炽寰给气死的一天。
**
新年快乐!祝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过好这个年。也希望大家更有防范意识,尽量多在家宅着看看文刷刷剧,少去人多的地方,注意安全!
不过我大年初一就没有更新了。断一天,之后继续。
第113章 照片
俞星城惊喜之余, 也忍不住猜测。
皇上为何会派水师前来?
几日后,水师到达加尔各答港,小燕王与俞星城等人, 在一艘远洋宝船上和带水师前来的将领会面。
来的将领是福建行都司的年轻将领,说是戚氏后人, 名雨信, 年岁虽不过三十上下, 却是曾经剿灭过南海海贼的名将之一。他礼节周到,身材高大,严肃到一丝不苟的将领, 虽然还年轻, 却样貌正派死板,嘴角微微下撇,似乎世间绝无任何事能让他高兴的起来。
但戚雨信听闻她姓俞, 对她表现出了几分温和,又听闻小燕王介绍她的一些事迹, 面露敬佩, 朝她恭敬一礼。俞星城看他如此可靠硬派,却又有君子之风, 颇有好感。
也可能是戚氏、俞氏两家有三百年故交——虽然中间各自落魄过很多年。俞氏又重新成为襄护北地的名将家族,戚氏与俞氏或许相互之间都有些帮衬。
戚雨信不愧是军旅出身, 简明扼要的表达了京师朝廷的意思。
他们支援的目的,一是听说船队受损毁颇为严重, 他们将会随行小燕王, 护送至小燕王到达红海附近,直至任务完成后班师回朝。二是,朝廷想要让小燕王与拉克希米缔结协约, 将斯里兰卡岛开辟成特别贸易地。
类似于淡马锡一样,既有一定的自治权,也能给往来的大明商船大开便利,取消关税,甚至有大明官员在此身居要职进行管理。
但问题是——斯里兰卡压根就不是印度的地盘啊。
人家根本就是个独立的国家。
不论朝廷是否知晓此事,是否了解这个国家,现在都不重要了。
这个小国在被荷兰、英国入侵时没能力反抗,到了这会儿大明和印度把它放在餐桌上分食的时候,也一样没得选择。
印度也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