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岁以前的事情,小林统统想不起来了。妈妈和姐姐常常会讲起,小林五岁以后才会说话。那个时候的小林非常可怜,不会说话,也不爱哭,什么东西都不爱吃,每顿饭都需要宋艳丽喂他吃,他只吃很少的米汤和鸡蛋米饭之类的东西。
当时的小林有个怪癖,喜欢拉开放药的抽屉,有一次干脆扭开药瓶,抓了一大把药,直接就要往嘴里放。幸亏周小森和宋艳丽发现得及时,才制止了她。
小林的这个举动,把宋艳丽气坏了,她打了小林两巴掌,小林哇哇大哭,周小森劝阻了自己的妈妈。母女两个带着小林去看医生,医生责怪地问宋艳丽:“为什么不早点儿带孩子来看病?”
宋艳丽结结巴巴道:“我看他不爱生病,就没来医院。”
医生不高兴道:“他五岁了,都不开口说话,你们不着急呀?”
宋艳丽更加惶恐:“也着急,可是人们都说贵人语迟。”
医生是个生性善良的直男:“什么贵人语迟,那是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五岁还不开口说话,肯定是语言障碍。”
宋艳丽胆战心惊:“语言啥?他听得见,连隔壁两口子吵架都听得见,眼神总是跟着声音转。他爸是开车的,他总是去按汽车喇叭,换手机铃声玩儿,如果听不见他做这些事干啥?而且他也不是哑巴,生起气来的时候,哭好大声,还会学汽车喇叭的滴滴声。所以他肯定听得见,说得出,绝不是天聋地哑。”
医生郁闷道:“我只是说他有语言障碍,并没有说他听不到声音,说不出话。按照大的谱系来讲,是孤独症患者。”一边说一边递给宋艳丽一大堆表格:“这些是评估表格,你们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填写一下,然后我们给他做个评估,看他现在属于几岁孩子的程度,让后再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宋艳丽一看那三十多页的密密麻麻的心理评估表格,快要晕过去了。当时的周小森十四岁,她接过了医生手中的笔,一项一项仔细填写。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宋艳丽总算静下心来。结果并不乐观,五岁的小林也就相当于一岁半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
最后医生开了一个核磁共振的单子,让她们母女俩带着小林检查一下大脑,如果大脑没有问题,那么就可以肯定小林患的只是孤独症。
在等候室里,宋艳丽的眼泪哗哗流了下来,对周小森说:“我从没把你弟弟一个人留在家里过,他怎么会得孤独症呢?”
周小森在用手机查资料:“妈,孤独症和你让不让小林一个人在家呆着没关系。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现在医学界还找不到答案。不过,你也别太担心,这种病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干预,让患者和普通孩子无限趋同的。”
宋艳丽没听懂:“什么叫趋同?还无限趋同?”
周小森想了想:“趋同的意思就是和普通孩子无限接近,但是做不到一模一样。”
宋艳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林去做了核磁共振,医生拿着小林的脑部光片仔细分析道:“奇怪,有点怪呀!宋艳丽紧张地快晕了过去:“哪里怪了,小林的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医生摇头道:“非但没有问题,还好得很,脑容量饱满,沟回纵横,看起来不像一个五岁孩子的大脑,倒是像……”
“像什么?”
“像一个中年男子的成熟的大脑。”
宋艳丽苦笑道:“他连话都不会说。”
医生摇摇头:“太罕见了,不过无论如何,他的大脑是健康正常的。不过大脑和宇宙、海洋一样,是无比玄奥、神秘莫测的复杂存在,我们人类对大脑的开发和使用不足百分之十。你儿子的大脑虽然很发达,但是如果不会开发和利用的话,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样就只好守着宝藏,而做穷人了。”
宋艳丽不知所措地望向周小森,如何开发大脑,真不是她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了。
周小森问医生道:“您是的意思是,小林其实是个天才,就看如何教育引导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