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储以嫡,无嫡立长”,是华夏世界从商朝和周朝起,通行了上千年的礼法准则。
秦始皇生前为加强集权,未立皇后,自然没有嫡子,因此作为庶长子的扶苏,按礼法就是皇位当然的第一继承人。
对秦始皇来说,原本就和他政见截然不同的扶苏,更因此成为他皇位的最大潜在威胁,不能不心生忌惮,才一直不愿立他为皇太子,不肯给他正式的储君名号。秦始皇感受到了扶苏的直接威胁,却没有断然废掉、甚至杀掉扶苏,同样是源于扶苏是各方反对秦政制度集团的共同代表,断然处置并非万全之策,要防止这些势力孤注
一掷,变起肘腋。
所以,秦始皇选择了温水煮青蛙的手段,先放逐扶苏去边疆做监军,调虎离山之后,从而方便自己一步步削弱其势力。而对支持扶苏继位的那些势力集团来说,能接触到三十万精锐大军的兵权,也可以乐观理解成对扶苏的信任和看重,当然不会因此就奋然一搏。他们之后就把目光都投向
北疆,集中精力放在帮助扶苏得到长城军团统帅蒙恬的信任和支持上。古训云“五大不在边”(太子、君主的同母弟、君主贵宠的公子、王孙、累世正卿等五种人,不宜久居边地,因为他们有权有势,和君主关系亲密,一旦久居边地,很容
易心怀不轨,起兵反叛。)所以,如果当真是君主十分属意的继承人,是绝不可能让他久居边塞的。
春秋时期,晋献公以分封之名,将太子申生放逐出外,举国臣民就都知道他要废太子了。对照此前例,始皇帝把扶苏发配边疆之举,同样说明了扶苏根本就不是他真正中意的继承人,才不肯让扶苏久居国都咸阳,和李斯为代表的朝堂大臣、赵高为代表的宫廷
近臣处好关系,为未来继承皇位做准备。扶苏以皇子监军后,和他要监察的蒙恬并未相互制衡,反而关系密切,结为一党,更加剧了始皇帝对他的忌惮之心,同时也就愈发将扶苏排除于皇位继承人选之外,同时
对蒙氏兄弟也不再如从前一般信任了。当秦始皇病重之时,在处置身后事的紧要关头,却将蒙毅这个亲信重臣派遣出外,同样证明了直到此时,秦始皇依旧没有考虑过传位扶苏,才会特意将已经成为扶苏的重
要盟友的蒙毅支开。
否则的话,如果秦始皇死时,蒙毅若在场,那么以他长期随侍秦始皇,还曾惩处赵高,在一众亲信近臣的极高权势和威信,这些近臣绝不可能一边倒地支持李斯和赵高。
两派相争动荡之下,哪怕李斯和赵高取胜,消息也势必走漏,难以保密。扶苏蒙恬知道秦始皇已死的消息后,又怎会老老实实地认命自杀?
秦始皇死前,接受了李斯、冯去疾等亲信大臣的提议,选择幼子胡亥即位,只因为一个庸碌的弱势君主上台,秦始皇生前各项既定政策也会被延续下去。而假如扶苏做了皇帝,秦始皇一生心血草创的大一统帝国的各项制度,都可能被自有主张的扶苏推翻,秦始皇生前竭力打击的外戚势力、宗室势力、儒家士人势力,都可能卷土重来,那么自以为”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的始皇帝,又岂能容忍和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