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玄幻奇幻>鲤跃龙门> 金蝉脱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金蝉脱壳(1 / 2)

徐军师摇摇头, 叹息着出来。竟然在帐外看到了徘徊的岑杙。

“岑大人, 是要面见长公主?”

岑杙瞧了眼大帐,表情不知为何有点紧张, “我想来问问, 我下午递送的公文,长公主看过了吗?”

徐军师意外道:“长公主公务繁忙,但岑大人的粮草呈文,肯定是会当头等大事看的。”

岑杙点了点头,“那就好, 那就好。”

徐军师本来还想说什么, 但见她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只得作罢, 继续摇着头走了。

过了半会儿, 就有传令官走出来, 微笑叫岑杙进去。

岑杙心里咯噔一下,仿佛石头落了地, 又仿佛刚提起来。深呼吸一口, 快步掀帘进去。已经做好了当面被斥责的准备, 熟料“李平渚”第一句话, 是让她站在原地稍等片刻。

等她把所有公文看完, “你说在平湖岭抢劫军粮的匪寇,都是当地的流民。因为躲避战乱, 不得已到山上落草为寇?”

岑杙点了点头。将白日在平湖岭的遭遇重又讲了一遍。

“长公主”很有耐心地听她讲完, 不置可否的语气:“我看不见得吧。据我所知, 朝廷早于数月之前颁发了安民令,凡北疆官民自愿归降者,不仅不会追责,还会分发赈济粮。既然山上没有吃的,为什么不下山来呢?明知是军粮还非要抢,宁愿上山躲避战乱,也不愿接受朝廷招安,我看多半是附逆涂家的余孽,平时受了一些小恩小惠的荼毒,眼中便只认涂家不认朝廷。”说罢把公文扔在了桌案上。

岑杙也不否认,急道:“确实他们当中有涂家余孽。但臣探访过,大部分流民其实并没有见过朝廷的安民告示,只是被几个带头的撺掇着上山,对朝廷心存误会。只要加以招抚,是可以说服他们归顺的。”

“他们有多少人?”

“大概三千余众。只是臣目之所及一座山头的人数,据那带头的说,可能有上万之众,多数已经病饿而死了。如果再不去救,这三千人也挨不过月中。”

“长公主”盯着她,从她目光中读出恳求的意思。想了想,“这样吧,孤明日会派人到平湖岭实地考察一下。如果真如你所说,流民是受贼人蛊惑,不得已落草为寇,朝廷自然会出兵解救他们。”

岑杙一听简直喜出望外,“多谢长公主深明大义。”

“你先别忙着谢恩。你在未经禀报的情况下,私自留下了一百石军粮,罔顾章程法纪,公器私用,你可知是什么后果?”

岑杙知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掀袍跪了下来,双手举于额前,叩首道:“臣知罪,愿承担一切罪责。”

“承担一切罪责,你是觉得你有筹粮之功,孤不便处罚你是吗?”

“臣不敢。”

“你不敢,孤看你胆子大的很。”

岑杙额头的汗坠地,这时,忽然听到有人进了营帐,同长公主说了几句秘语,之后,“长公主”竟迅速说了句:“念你是初犯,又有筹粮之功,将功抵过,下不为例。至于那一百石粮食……就当是朝廷提前发放的赈济粮,你待会往军需处,补个大印吧。”就匆匆走了出去。显然是遇到了什么急事。

岑杙丝毫没有躲过一劫的庆幸,听闻长公主一夜未归,貌似去了附近一个刚刚招降的城镇,处理紧急事宜。她不知道这件事是否和平湖岭之事有联系,第二天一早“长公主”又把她叫了过去,

“孤新任命了一位招抚使负责此次平湖岭的招安,午后便启程,就由岑大人引路。”

事发突然,岑杙也来不及多想,抓紧安排手底下的人清点粮食装车,既然是招安,粮食肯定要带充足,五十辆骡车拉着五百石粮食,还要安排民夫驱赶,军士守护,是不小的工程。一个上午能干完就不错了。

午后便在帐内见到一位面色黄黄,但长得很标志的小姑娘。年纪大概在十七八岁,着一身浅蓝色的窄袖男装,头戴和徐军师一般无二的书生帽,丝毫没有老气横秋之感,反而看起来很精神。

“你是?”

“海音书。长公主委任的招抚使。”

岑杙惊讶不已,一是李平渚委任的招抚使会如此年轻,二是海这个姓氏并不常见,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李靖梣的母亲海皇后家的人。不会是亲戚吧?

“长公主呢?”

“去巡营了。”

小姑娘话不多,眉宇间竟和李靖梣有些神似。这个神似和李靖樨打娘胎里带出来的不同,是一种气质和神韵上的神似,岑杙心里有股说不上来的感觉,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她,却又无法将她代入任何一人。她想她一定是走火入魔了,看到一个人就觉得与她相似。

队伍即刻出发。让岑杙意外的是,小姑娘上车后就靠在粮袋上睡着了,一直到暮色上来,她都没有醒。岑杙本来还想和她聊聊天的,瞧她困倦的样子,也只能作罢。九月的天气,傍晚有些清凉,岑杙就把身上的斗篷解下来,给她盖在身上。自己也躺在旁边,双手置于脑后,看天上的白云,身子随着骡车晃呀晃的。

小姑娘忽然醒了,揉着眼睛问她:“到哪里了?”

岑杙扭头答道:“快到平湖岭了。”

“不好意思,我睡着了。”小姑娘略带歉意道,“路上有事发生吗?”

“没有,倒是你,昨晚没睡好觉吗?”

“嗯,我第一次来军营,不晓得会那样吵。”小姑娘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发现前面出现一片连绵的青山,判断就是此行目的地了,“我看,今晚我们就在山下安营吧,明天一早再上山。”

“也好。”

小姑娘低头发现了身上的斗篷,“这是……你的?”

“嗯。”

“多谢你。”

“没什么,晚间风大,你穿着它吧,不然感上风寒就不好了。”

“那你呢?”

“我?我骨头硬。”岑杙轻松地说着,这时骡车蓦得一晃,似是碾到了石块,她身体失去平衡,突然往前去。情急之下想去抓住点什么,但右手对她来说几乎形同虚设。就当她以为要掉下去的时候,一只柔软的手及时勾住了她的腰,将她失去的重心拉了回来,“小心点。你往后坐坐吧,免得掉下去。”

“没……没事。”岑杙面色发窘,惊出一身冷汗。感觉小姑娘贴她极近,哪怕安全了,也没有松开那只手,说话得时候,热气就扑在她耳边,极不舒服。岑杙不自在起来,下意识地抻了抻腰,想从她的臂弯里把自己不动声色地拧出来,但是又一块拦路石,让她的努力化为泡影。

“前头是石子路,不平坦,岑大人多加小心。”

岑杙后悔死了要跟她坐一辆车,小姑娘似乎也察觉到她的不自在,等过了这一段路,就把手从她腰上收回来,扭头望向另一侧,不自禁地扬了扬嘴角。

一夜倒也相安无事。到了第二天,她们一早上山,很快就找到了平湖岭的流民驻扎地。不过,她们并没有立即云粮上山,经过一番实地探访,小姑娘选定了另一座山头,开设粥场和医庐。并对山上的流民宣布,有心归顺者可以到另一座山头领取粮食看大夫,并且就地驻扎,等候朝廷地下一步安排。

岑杙问:“你这样做,是要把归顺者和不愿归顺者分开吗?”

小姑娘摇摇头:“不全是。”她举了一个例子,“一碗清水,滴入少许墨汁,墨汁会被慢慢淡化成清水。但一碗墨汁,不管滴入再多清水,到头来还会是墨汁。”

“现在流民和乱民都混在一锅粥里,双方相互影响,好比一滩浑水,只会越搅越浑。如果找一个干净的容器,把清水慢慢引过来,先清后浊,那么浊就很容易涤清。”

“我明白了,你是想用归顺的流民,感化不愿归顺的流民。”

小姑娘点了点头,“平湖岭上的流民能否成功招安,关系到以后北疆民众能否真心归顺朝廷。因此,此次招安至关重要。不然,只会激起无穷的反抗。涂家对北疆的荼毒太深了,才五十年而已。”

不知为何,岑杙听到她的感慨,心里萌生出一个感觉,这不像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能够想出来的,倒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

事实正如她所料,不少流民对于归顺谁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吃得饱饭,有足够的安全感。先是少量流民被吸引过来,得到妥善安置,后来,越来越多想要归顺的百姓都涌到了这座山头。小姑娘趁机宣讲朝廷的安民策。用她的话说,朝廷也需要源源不断注入“清水”,才能稀释浊水的威力。不然,只是换了个葫芦重新装浑水而已。

岑杙很少佩服什么人,不由笑说:“你们海家的人,都是天生便会如此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