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文人的情怀
张神医琢磨着是不是自己也学一下常记,让仁和堂的伙计也都没了后顾之忧,只不过这事儿说着简单,做起来却难,想到此开口道:“你打算如何着手?”
三娘:“这个也不难,常记如今已有的伙计寻个机会统一检查身体,之后立一份案卷搁在常记,案卷中详细记录姓名年龄,籍贯,曾患过何病?何时治愈?以及如今的身体状况等等,然后按照进常记的年份日子做成编码由专人保管,再把编码刻成木牌发给伙计。”
张神医疑惑的道:“这木牌有何用处?”
三娘:“伙计身体不适的时候,可拿着木盘取了自己的案卷,去您的仁和堂看病,仁和堂的大夫看病之后,在案卷上记下病症,方子,仍交还伙计,如此,伙计领了药回来,可凭借案卷上大夫所书病案寻管事请病假,案卷上所记病案也可作为下次看病的依据,而以后招的新人,进常记之前先检查身体立下案卷,就跟老伙计一般无二了。”
张神医越听越觉得这个法子太好了,作为大夫他比谁都清楚,病案有多重要,不仅可以作为诊病的参考,还可以知道以前医病的药方,再做适当调整加减,会大大减少误诊的可能,对于病症也有事半功倍之效。
且,如此一来,若是有人得了过人的病,也能及时发现,不会传播开去无法收拾,毕竟常氏的伙计工人可不少,这还是只是在常记有名号的,如今常记的工人可都是一家子一家子的,要是连家属都算上,只怕得好几千口子了,如此管理起来,工人受惠,也为常记杜绝了许多未知的麻烦。
想着不禁道:“若是所有商号都跟你们常记一样,给每个伙计工人都立下这样的病案,便能最大限度杜绝疾病瘟疫的传播,真难为你这丫头怎么想出来的,张伯伯今儿真是心服口服了。”
三娘咳嗽了一声:“其实这也没什么。”
张神医摇摇头:“不,不,这个法子太妙了,若是官府能采纳推行,每个人都立这样一份病案,便真是老百姓的造化了,不过,如此一来所需银子就更多了,便是举国之力只怕也难以实现。”说着长叹了口一气。
三娘心说,怎么不能实现,现代便已经实现了,国家的医保政策,已经成了没个老百姓都能享受的福利,只要国家够强大,百姓富足,便有足够的财力来做这些事,当然,目前这个所谓的大周肯定不行,至少现在不行。
不说整个大周有多少州府,就是青州不算穷的州府,长平县所辖之内也有大半百姓连温饱都不能维系,任何生活品质都是需要以温饱为基础,如果连肚子都混不饱了,还谈什么品质福利,岂非可笑。
不过,以往倒没瞧出来,张神医还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或许这是文人骨子里的东西,就如先生,即便隐居在葛家村里,也不曾忘怀国家百姓,所以才给师兄起名正清,才如此苦心教导四宝,是盼着四宝将来能科举出仕,报效国家。
张神医叹息了一场,方道:“我正打算在仁和堂旁边开个医馆,如此便可跟药房分开,也免得都挤在一处,你们舅甥商议好了,拿出个章程来,知会我一声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