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的国丧才没过去半年,又出来了皇太后的国丧。睍莼璩伤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再参加一次这样的国丧。因为这丧礼的繁文缛节,已经叫人发疯,据说还累死了好些人。
德太妃生前不肯移宫到宁寿宫,死后的棺椁却移到宁寿宫停了三天。胤禛委曲和倔强的心情足能体会一斑。
葬礼上胤禛自己坚持跪拜,坚持每一个环节的礼节,由于是大热天,他跪在烈日下,中暑晕过去好几回。苏培盛忙得团团转,樱儿知道他不愿意别人议论他母子的事,反正他什么都做到了,礼数周全,叫人说不得。
可是......嘴长在别人身上,他又怎么堵得上。
樱儿流血颇多,所幸并没有伤到筋骨,但是前一阵子连日操劳,现在又要劳乏国丧,身体变得十分虚弱。这一次,所有的行礼举哀过程,她都需要宋嬷嬷和田嬷嬷轮流搀扶着才能完成,这对她的伤势实在也没有好处辂。
胤禛特地派苏培盛来看了她好几次,又赐了好多药和补品。但是她见不到他,因为他已经忙到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了......皇后也是跟着操劳,人都快散架了。
不过,安保工作真是一点都大意不得。胤禛什么礼仪都要亲自完成,也不让身边有人搀扶、跟随,这样,事实上他时时刻刻都暴露在刺客们的攻击范围中,血滴子和粘杆处急得团团转,但是都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十四在丧礼上哭得肝肠寸断、死去活来,始终有两个人架着他。这两个人都是粘杆处的,有了太后那里的教训,胤禛对十四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们无不为之动容姣。
但是,所有人都对德太妃驾崩的消息疑虑重重,因为老太太这些天都是好好的,没听太医们说起过有什么异常。
别是其中另有隐情?
估计十四此时找胤禛拼命的心都有。
樱儿因为伤势,这次的整个祭奠过程中,胤禛和皇后只让她站在远一些的地方,以便于侍从的照顾。但是整个大典中,胤禛身边似乎一直没有什么侍卫,连苏培盛都离得很远。樱儿不禁皱了皱眉头,因为她知道,一定是胤禛撤掉了近身的侍卫,因为他不想遭人议论。
这天大祭,按照规矩,结束后就要将德太妃的灵柩送往景陵安葬。那天满朝文武、王公贵戚、甚至命妇们都在场,胤禛和十四作为亲子,有些礼仪必须一同完成的,如拈香祭拜,执棒,等等......
只见十四跪走到灵柩前,跪倒磕了好几个头,又大哭起来,“额娘......额娘......你怎么就这么去了......儿子还未见过额娘一面......儿子不孝,额娘......额娘若有冤屈,儿子一定为额娘伸冤......”
这话一出,大家都吃了一惊,当然胤禛旁边的血滴子们都开始行动起来,无奈离胤禛实在太远,现在十四若是有什么举动,他们肯定赶不过来......还未等樱儿作出反应,只见皇后走到前面挡在十四和胤禛中间,也哭劝他们节哀,又对胤禛道,“皇上、十四弟,务必节哀,国家大事、社稷兴盛都还要皇上定夺,想必太后也不愿你们伤痛过甚......”
说着,又对着灵柩哭道,“皇额娘,皇额娘怎么这么就去了,也没让媳妇好好的孝顺......”
皇后既然提到了“媳妇”,十四福晋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她也站起身,跪倒在灵柩前大哭起来,女眷们一出场,场面就变得有些失控了,樱儿连忙朝“粘杆处”的侍卫们使了个眼色,当然就有不少太监、嬷嬷、侍从们涌向了各位主子,将他们一一“劝”回来......
这样的场面当然不止一次,粘杆处和血滴子不敢怠慢,始终严阵以待,樱儿又每天会见血滴子们,给他们布置各种任务,听取他们汇报......这对她养伤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乱中又乱的还有年糕产下了一个死胎。
老康的葬礼已经快让国库透支,再来一次的话国库非破产到几年后不可。
于是这个筹备国丧的光荣任务还是交给了胤祀。
德太妃这次干出这么大的动静,外面朝臣也说不出什么好话来。老太太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因为朝臣中大部分是支持胤祀的人,而十四与胤祀本就是一体的。既然老娘为了十四折腾一下子,胤禛自然不好再去动老十四,可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那胤祀可没有老太太的庇护。
胤祀?
咦?